“大语文”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徐喜俊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教师应以“大语文观”为导向
        徐喜俊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金钟镇纳仁沟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教师应以“大语文观”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引导、阅读活动的开展和课外阅读的延伸四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去学习与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大语文”;阅读;兴趣;语文素养
        认识“大语文”时代。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交流十分频繁,社会对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人,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能力涉及到其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促使社会全民学语文。另一方面,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落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时代来临了,中国的全民教育把国学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突破口。2019年秋季,教育部通知全国所有中小学一律使用教育部审定的统一部编语文教材,教材承载了大量的经典传统国学,加多了课文篇数,加长了课文篇幅,加大了文本阅读量,设置了语文与生活的训练环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下面就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他们跨进“大语文”的门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这方面要做足功夫。万事开头难,只有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了,才能引他们跨进“大语文”的门槛。
        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像“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古人励志读书的故事,都是很好的引导素材。选择性地提供有精彩插图的书籍让学生看,容吸引他们的眼球,会令他们情不自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并且能喋喋不休地去讨论、去交流,久而久之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我经常开展读书汇报会,班级诗词大赛,故事大王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立足文本,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语文”时代下广阔的空间和独特的风景。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孩子们通过看课件,领略了蒙古草原“一泻千里”、“翠色欲流”的景象,引导孩子们结合本地露骨山上高原的风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和驴友们驾车驰骋蒙古草原的所感、所想。
        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对于生活在大山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空间感。

适时让学生走出教室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同一座山,就得出不同的观察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领会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
         三、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认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要的是要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交流,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其实并不喜欢散文、诗集方面的书,而是更多倾向于故事类、历险记、童话等书籍。那么,从这一部分着手,我开始改变交流方法,课堂只讲一法,让孩子得法自主阅读,最后交流感悟。比如:关键词归纳,用一到两个词交流自己所读第一感受,用一句话整合说明便可。很多孩子的理解高于预期。秉承“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在阅读中,我会因地制宜的传输阅读方法,但不多,每日一法或者一周一法。视孩子阅读成效来定。
         四、提倡海量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
        其实,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远远提升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当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以“大语文观”为导向,把语文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堂外。教师和家长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大量阅读适于小学生的文学名著,诵读、背诵经典的古诗词。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小学生百科全书》等,以此扩大学生视野,获得各种学科方面的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另外对整本书的阅读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往往对故事性强的书籍很感兴趣,比如《西游记》、《格林童话》、《白雪公主》,还有一些连环画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读物;当学生对书中某个人物相当感兴趣时,教师要正确引导,科学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学生喜欢的书籍又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书该读,什么样的书坚决不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效果,进而增进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大语文”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思维模式,应具备多种课堂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努力拓宽阅读渠道,提倡“海量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旨在释放学生的个性与潜能,达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在真正意义上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谭姗姗.时代呼唤“大语文”[J].上海教育.2019(07):75
[2]于金书.大语文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师如何做 [J]. 新课程(中学).2019(12):112   
[3]赵春晓.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模式的探索 [J].新课程.2020(40):58
[4]孔健.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性及影响分析 [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14+118
[5]孙丽丽.小学阶段开展海量阅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3):5-7

作者简介:徐喜俊,男,甘肃漳县人,生于1973年3月,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和业余文学创作。发表市县级论文5篇,省级论文3篇,发表诗歌、散文、随笔30余篇。
工作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金钟镇纳仁沟小学
单位地址: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金钟镇纳仁沟村大庄社
邮编:748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