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刘焕平
[导读] 初中历史课程是构建学生历史知识框架,树立学生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
        刘焕平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基础教研室  462300
        初中历史课程是构建学生历史知识框架,树立学生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增进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提高历史教学质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督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调查发现,学生在历史课前有的没有预习课本,有的预习时走马观花,不能带着问题去预习,导致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学生对于要学习的内容不甚了解,更不要谈质疑了。因此,预习到什么程度、怎样才是高效的预习,成为制约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个重要瓶颈。作为历史教学的施教主体,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提前描述课程概况、提前指出课程内容冲突点、提前做好思路引导等方面下好功夫。让学生带着问题、顺着思路去预习课本,并在预习过程中挖掘出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如:在讲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节课前,我这样布置预习任务:1、回顾鸦片战争有关内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野心有没有得到满足?2、中国和西方国家战后如何相处的?学生上课后,对我提出的问题发表了意见: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认为中国通商口岸太少,他们想要“修约”,但是清政府不同意,所以他们叫嚣着“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最后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向中国再次发动战争。这些预设问题解决后,有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疑惑:通过预习,他们发现这次战争的爆发跟鸦片关系不大,为什么要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它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什么联系呢?而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由此可见,有效的预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质疑,切实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二、改善课堂解决问题方式
        历史教学课堂上,随着授课进行,会出现许多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是教师主导,即教师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另一种是小组合作学习,由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但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偏离讨论主题或因讨论时间过长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因此对于讨论方向和讨论时间的把控都需要谨慎统筹。另外,在小组合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少数人”在积极发言,而“多数人”只充当倾听者的角色,没有实质性的参与进去。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要让他们认识到思考和质疑的重要性;最后,要经常关注他们,适时鼓励他们,并及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纪上册《远古的传说》一课时,我通过出示《史记》当中有关“涿鹿之战”的一段文献作为补充材料,并让学生通过材料来推测战争的情况。分组讨论开始后,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学生思考的方向很正确,比如“铜头铁额”就是他们可能带着铜质的头盔,“兽身人语”可能就是当时战士身上穿着兽皮做的衣服等等。但有的学生却偏离主题,把当时的人想象成铜头铁臂、人面兽身。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及时帮助学生把思路理顺,并及时提醒学生进行组内总结,确保不超时。最后的小组展示环节,我会尽量挑选平时讨论发言较少的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激发他们学习思考质疑的能力。妥善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纠偏正向,切实发挥质疑精神的助教效果。
        三、厚实学生历史知识储备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历史知识越丰富的学生思考的问题越多,疑点越多;反之,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问题很少,甚至没有问题可问。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成为制约学生质疑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成立课后兴趣小组或者历史社团,丰富学生知识面,在课外实践中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如:我们成立了趣味历史社团,在社团活动安排上,一是紧密联系课本,多渠道充分收集资料素材,通过书本、音频、视频资料补充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帮助学生丰富历史脉络构架;二是充分利用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小商桥追溯隋朝历史,在杨再兴墓将岳飞抗金的感人故事讲述给学生们听,在许慎文化园讲解中国文字的演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历史知识储备;三是举办历史舞台话剧活动,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小故事,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历史知识量。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知识储备,为培养历史质疑精神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