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芬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三小学 751500
摘要: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充分体现,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于语文学习之中,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一系列的诗词歌赋,这些文化精粹博大精深,内部包含了诸多的高尚思想。小学教师如果想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在语文课堂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积累文化品质,从而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结合,让学生理解文学背后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直、向上的道德修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一、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多年以来的优秀传承,伴随着近代工业化的逐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已经踏上新的征程,特别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发展已经面向世界。在语文课堂之中加入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思想,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在其中引导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升文学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帮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展开与思考,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的。然而,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之中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深入,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文化知识,并没有对其中的深刻道理进行系统讲授,导致语文教学之中的传统文化讲解趋于形式化。对此,学校应当尽可能的将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进行系统改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导过程,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传统知识以更加生动的方法接触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生活、学习中的缺失
传统文化历经沧桑而不衰,在艰难地环境中永不言弃,代表了中华人民的气节,是我国中华人民的瑰宝。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传统文化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点,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外来思想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传统文化如果想要保持住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进行有效传承,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拓展。现代社会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愈加忽视,反而吹捧一些西方国家的外来文化,最终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对文化的辨别能力十分低下,教师要注重加强语文引导,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之中的重要地位。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营造语文课堂文化,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语文课本内部的课本教材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的优质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些是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一些课文讲解了励志人物的奋斗故事,这些多给学生的成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教语文学习变得更为丰富,例如在教室内部设立文化角,将与语文课本有关的文化知识传承放置在文化角内部,并在文化角内部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层处理,并选择与语文课本相匹配的图书资料作为课外拓展。语文文化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名人事迹,这些名人可以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强的高贵品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名人的事迹,能够有效的找到名人身上的聚光点,从而向名人进行深入学习,将名人作为自身的学习榜样,感受文化艺术的规律,学习名人的高贵品质。
学生在名人的事迹之中可以认识到一些人生道理,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受年龄限制,学生很难在语文教学之中深入到教学情景内部,同时也就不能对语文之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感悟,教师在其中就可以发挥点拨作用,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并在故事中感受背后的写作意义。教师也可以丰富教学情景,在语文教学之中加入一定的游戏体验,让学生理解对韵歌,《三字经》等较难的课文素材。
(二)在识字、写字中传承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传承之一,特别是我们的汉字历经了很长的悠久历史,学生从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已经认识汉字,汉字出现也代表着我国的语言文化出现了新的阶段,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加磨练学生的书写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要求学生认真练字,约束自身,修身养性。虽然汉字的优劣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处事,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了加强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板书,将自身的字迹按照课本标准严阵以待,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进行模仿,因此教师的笔记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用笔顺序,教师的板书如果堂堂正正,那么也会认真对待自身的学习。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便是认识汉字,因此教师在教授汉字的过程中,不但要教导学生简单的书写,更重要的是理解汉字背后的引申意义,教师在讲解完成汉字之后,可以为学生留下书写作业,让学生在米字格中不断联系,米字格是有效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熟练之后会对自身的笔画走势、笔画结构具有全新的认识。在米字格内进行有效书写,不但能够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做人一定要有规矩,懂事理,同时横平竖直也暗示了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学生们就会认识到汉字背后孕育的人生道理。
(三)传统节日,让学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传统节日背后隐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风俗习惯,因此在课程教育之中加强对传统节日的讲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学生在学习上课的过程之中都会有一定的传统节日作为假期,冬季有春节、春季有清明节,夏季有端午节,秋季有中秋节,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每一个传统节日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这些传统故事是风俗习惯的主要由来,学生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有效认识,能够积累自身的文化沉淀,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举例来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由来与爱国诗人屈原,此外,屈原创作了很多的诗歌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彰显了他的爱国精神与高尚品格,在端午节期间中国人民都在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探寻端午节的由来,从而让学生理解端午节背后蕴含的各项内容体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一些屈原的诗歌,并就这些诗歌展开学习,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四)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加入传统文化积淀,能够帮助学生重视传统。古代中国人民有很多的创新发明,古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都有自身的独特看法,一系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让我国的文化别具一格,《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优秀的古代军事理论,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各具特色,百家争鸣,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加强自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传承,身为一名优秀的炎黄子孙,我们必须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努力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师要从小学时期就加强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刻理解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塑造,贯彻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崔静荣.传统文化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5):26.
[2]张录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9(01):154.
[3]徐淑静.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情感读本,2019(36):99.
[4]林美徽.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J].新教师,2019(12):57-58.
[5]林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艺术,2019(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