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守萍
合江县少岷职业技术学校 6462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上对中职院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拥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构建情境一直都是能够体现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本文将从中职语文课堂如何设置教学情境和相关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良好方式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构建情境;中职学生;语文阅读理解
一、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上对中职院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职院校中,每一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很多的人才,因此,就需要在中职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也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拥有能够合理地构建出情境教学的方式,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够更好更有效地理解文章中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设置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就需要在阅读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元素,设置教学场景,从而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作者的表达思想,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语文教材,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要不断的加强,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更多的综合素质能力。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应该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充分的表现自己,当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充分的思考多种问题,当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中,还可以加深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生的想象力的有效培养,要让学生对每一种课堂情境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从而能够更好的感知语文的相关内容,以此促进知识与思想之间的完美融合,这也就是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设置情境教学的真正意义。为了让学生在今后有一个更好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在这种平等的情境教学中,更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就可以,要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放心的交到学生的手中,这样学生就能在主动学习的时候,有效地加强与同学合作的良好意识,尤其是在开展小组情境教学的时候,能够强化学生的交往以及沟通能力。当学生在健康、温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仅能学到充分的语文知识,还能更好的培养自身的性格,在生活情境的角度上讲,就是在强化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能力。通过对中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既满足了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满足了社会就业市场中人才的相关需求。
三、具体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构建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当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会借用到设备上具备的多种信息化软件,如:希沃白板5、班级优化大师、希沃授课助手等。相关的课堂小游戏、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这些都是活跃课堂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环节或内容,比如:在学习《项链》这一课的时候,了解到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其实就是通过描写一位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因参加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以及由此引起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
表达了作者虽有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揭露并讽刺了她这种贪慕虚荣、追求奢华的品性。在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片段、图片等,将这些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进行直观的感受,并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们要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一生。此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事情对自己的影响非常的大,什么事情是自己至今也不能忘记的。当学生们在进行激烈的讨论时,就会激发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和其他同学一同进行分享。最后,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展示一下作者的简介,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补充,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同时,结合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用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中职院校高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因此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发育的很成熟,他们的人格也正在不断进行完善中,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形象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并存的良好特点。中职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年龄还处于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他们都很喜欢有趣的小故事和小游戏等,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就需要语文教师构建并设计出相关的有趣的故事情境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课后主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指导学生们理解“爱与碍”的区别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回忆一下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们明白,要是给予的碍过量,就像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让学生明白溺爱不是爱,溺爱其实就是在孩子成长中最大的一种伤害。在这篇文章中有讲到,小时候的作者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母亲就对作者管理的比较严格,不让作者和其他小朋友玩,母亲对作者的管教方法其实就是对作者的爱,如果,作者的母亲一味的宠着惯着作者的话,那么就是对作者最大的伤害。之后,作者也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这就能看出来母亲在作者成长的过程中,对作者的帮助有多大。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清楚地明白其实父母给自己的爱是有很多种方式的,并不是只有溺爱才是爱,反而溺爱是最大的伤害。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给自己的爱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还会明白到底什么样子的爱是溺爱,什么样的爱是正确的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增强学生们在情感上的感知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三)通过朗读营造情感氛围
在中职语文散文类文章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是朗读。深情并茂地朗读能够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在脑海中浮现教师所描绘的情景。在中职语文的教材中有着许多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散文,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等。这些课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领略到文章的奇妙之处的。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营造出情感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课文中美的形象的感受,从而撩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在思想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逐渐提高学生们对阅读理解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感知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帮学生加深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情感领悟等,让学生和文章中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以此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阅读理解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蔡勤.浅谈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完美体现[J].学周刊,2019(02)
[2]董亚男.浅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