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芳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童星幼儿园 山西省 晋中市 032600
摘要:由美国陆军的APRAnet网络到现如今围绕于人们身边的因特网,互联网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各个行业也因互联网的发展而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进行深入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和海量资源建立教育新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下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为了积极促进幼儿教育的不断完善,推动其长足发展,就应该充分抓住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具体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互联网技术;融合策略
前言:
现如今,将网络当作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升级。其中,互联网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改革效果十分明显,课堂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当中尚未获得充分关注,应用也尚处在起步阶段。基于此,以下笔者就幼儿教育中有效融合互联网技术展开具体探究,从完善课堂教学、构建幼儿教育文化以及推动家园共育这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方法,以此充分满足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为其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优势
首先,具有较强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对于互联网技术而言,其主要由网络化、数字化及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多渠道信息发布,且传播效率较高、覆盖面积较广,其较高的精准性具体指传播信息的靶向性。互联网逐渐由其发展初期对信息的被动接收逐渐演变成现如今对信息的主动搜索,且能够确保所发布的信息可以精准传递给用户。
其次,具有全球互联和实时便捷的特点。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其发行的书籍中受到提到“地球村”这一名词,且互联网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1]。互联网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与界限消除了,将人类团结成一个大家庭。用户所发布的消息并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只有连接互联网,就能够实现随时上传随时预览,人们也可以随时查找想要了解的信息。
最后,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互联网并没有任何门槛,所有人积极可以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只有不违法乱纪,人们可以自由借助互联网满足自身需求。其信息资源覆盖全球,通过整合与归纳资源,能够使人的不用需求得以满足。
二、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幼儿教育当中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互联网媒体完善课堂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中,其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要始终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欢声笑语。基于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单一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实效性。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完善幼儿教育的必要措施[2]。通常情况下,幼儿园课堂主要采取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想办法等形式开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形式呈现方法及其存在的优缺陷点,借助互联网技术针对性的搜索不同教学媒体,借此能够充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开展讲故事、认事物等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媒体实时搜集的特点将事物生动、具体的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幼儿对事物的差一点展开观察与比较,使其能够根据画面创编小故事;当教师带领幼儿开展做游戏、想办法等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应用多媒体设备暂停、缩小、放大等功能,将幼儿的视觉、听觉及感觉等各个感官功能充分调动起来,借此启发其主动发散思维,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借助互联网资源构建幼儿教育文化
对与幼儿的成长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文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展开充分挖掘,有助于构建多姿多彩的幼儿教育文化。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幼儿园网站、电视台、广播站等应用平台,并在平台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育等活动,借此构建和谐、高效的教育氛围。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幼儿广播站,可以对在线音乐进行实时更新,以取代原本一成不变的氛围,借助多彩且丰富的园内音乐,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对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展开充分挖掘,构建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幼教节目,构建童话王国、科普知识园地等,帮助幼儿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养成兴趣。此外,对互联网自媒体进行充分利用,能够充分分享幼儿的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开展小主持人、小记者等活动,同时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借助自媒体展示、分享,让所有幼儿均有自我展现的渠道和切身参与的体验。
(三)借助互联网交流推动家园共育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家访与组织家长会是实施家园合作的主要方式,对地点与时间的一致性存在着极高的要求。无论教师或家长一方无法满足安排,势必会对家园共育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而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幼儿园家园共育当中,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3]。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微信或者QQ组建班级群组,以此将所有幼儿家长聚在一起。家长可以通过班级群组及时与教师展开沟通、与其他家长展开沟通。而作为群主的教师,可以通过群共享的方式向家长发布信息与公告。除此之外,通过群聊功能,幼儿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教育经验和心得,从而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其主要由教育日记、教育过程、探讨专区、图片视频等多个板块构成,幼儿、教师与家长则是构成平台的三大主体。三方可以通过登录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文本、图片和视频等的交流,或者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以此促进家园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日志功能,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以及其他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从中汲取经验,进行相互评论等,借此有效促进了家园之间、家庭之间针对幼儿教育的彼此互动与分享。
结论: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互相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构成了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工具和设施的新型社会形态,其中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当中,借助互联网媒体完善课堂教学;借助互联网资源构建幼儿教育文化;借助互联网交流推动家园共育。以此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优势,使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得以充分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雷音.“互联网+”幼儿手工创意教学的价值与开展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21):221-222.
[2]沙小梅.试析“互联网+”视阈下学前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47-50.
[3]王银雪.“互联网+”融合幼儿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