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萍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目的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方法 选取到我院妇产科参加护理实习的500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2018级在校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对2019级的在校生采用项目教学法,比较两级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学效果。结果:在学习成绩的比较上,项目教学组的分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教学成果的比较上,项目教学组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分数也均比传统教学组的高,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妇产科教学;实践体会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过去的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运用知识都比较固化,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项目教学法则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开展项目为手段所进行的一种典型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培养能胜任妇产科临床岗位的实践型护理人才[1]。本院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现将报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020年间于我院妇产科参加护理实习的500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学生有250名,对其实施传统教学法(传统组),2019级学生有250名,对其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组)。传统组中有男性24名,女性226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34±0.80)岁;项目组中有男性19名,女性231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52±0.92)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使用统一的教材进行教学,均有资历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课程均为七十二学时。
1.2.1传统组
传统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在理论课授课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强调,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归纳总结本节课所讲授的难点和重点。
1.2.2项目组
项目组学生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内容为:①教师在讲授课业之前先进行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相关培训,在设计项目教学课程时,重点围绕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学习情境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对妇产科护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②由教师设定项目任务,如四步触诊、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孕妇产前检查等,同时提供项目的相关背景资料,通过病例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经教师修改且双方认可后执行[2]。③由学生自行分组,以4~6人作为一个小组,推行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的分组措施,设一名组长,在组长带领下讨论项目任务计划实施的具体步骤,并将每项步骤具体落实到每个成员,详细安排计划实施的时间、地点,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④小组成员在实施项目计划时,可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文献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由教师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和指导,并组织学生在产前门诊见习,引导其进行临床观察,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3]。⑤项目计划实施完成后,每组小组由一名成员进行成果展示;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在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打分和评价。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其中,学习成绩主要包括有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成绩这三个方面的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每次实践课的考核标准进行打分。教学成果则是由任课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协调沟通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分别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组间数据比较以P<0.05为差异,在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情况 在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综合成绩这三个方面的比较上,项目组的分数总体上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学生教学成果的比较情况 在协调沟通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技能水平的比较上,项目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分数总体上也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情况以及各种病理状态,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经验。项目教学法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项目交由学生独立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计划以及最终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方法[4]。在本次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项目教学组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分数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由此可见,通过项目教学法中的多种知识资源整合,能够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接受知识,并且在病例引导以及门诊实训下,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滢.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5(05):108-109.
[2]王红霞,戚春玲,王卓.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8(23):367-368.
[3]韩琼.妇产科护理引入项目教学法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11(25):169-170.
[4]郑曼玲.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职业教育.2018.4(04):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