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和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李瑞
[导读] 科技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
        李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市渝中区  400014
        
        摘要:科技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培养尤其重要,而作为中医院校教学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基本功的培养尤为重要。其基本功包括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如中医经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通过观摩教学、试讲、参加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和学生反馈等;以及中医临床基本功的练习为教学提供临床素材。只有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这些方面的基本功,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成长起来,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引言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临床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医学理论构架中,中医儿科学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医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生长发育、喂养保健、各类疾病预防及防治的一门医学科学,所以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相对较多,且内容繁杂,这就对中医儿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医儿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利用,如慕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技术,就可以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本文就基于慕课的中医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探索。
        1多管齐下打好教学基本功
        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薄弱是普遍问题,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尤其如此。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由师范院校毕业,而是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大学期间没有经过教育学专业系统的能力培养,对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学技能等均相对陌生,也缺乏课堂授课的实战经验。但青年教师胜在年轻,接受能力强,富有活力,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本教研室在这方面总结的经验在于六个字:听课、实践、反思。听课是打好教学基本功的不二法门,教书育人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实践逐渐掌握的。青年教师刚上教学岗位,抽空多听听同科室优秀教师的讲课,是最好的入门途径,从优秀教师的讲课风格、台风等开始学起,从亲自撰写教案、讲稿,设计幻灯片等开始做起,在私底下就一个章节进行多次演练,并在真实场景下观察学生对自己讲课的反应如何。我们一方面是通过不记名的调查问卷来获取学生真实的听课感受和建议,另一方面则通过教研室组织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听取青年教师的试讲,并进行课后点评,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自身也应时常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优势与不足,切勿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自信,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稳步提高。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操作运用方面自然比老教师熟练,但如板书设计等教学基本功方面却不如老教师,这方面也是青年教师普遍薄弱的环节。同时,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设置日益现代化,青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切记不要舍本逐末,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多媒体充其量也是辅助教学实施的工具,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因此建议青年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传统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做好了,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之美,体会到教学的逻辑性,是不可荒废的教学技能。
        2基于课前学习情况充分展开课堂讨论分析
        在课前学习中,学生对新课内容基本有所掌握,这样就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则可以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充分开展课堂讨论与分析,在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可以得到激发,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小儿感冒》为例,在小儿感冒中风热证常常会出现寒热夹杂证,可能是寒从热化,也可能是热为寒闭,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常常不能意识到感冒寒热夹杂证是学习的重点,而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比如引导学生探究区别感冒寒热夹杂证与风寒证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治疗感冒的寒热夹杂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慕课视频,引导学生基于实际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小儿感冒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3临床基本功的培养
        中医学及中医儿科学是非常重视临床实践的学科,各种理论均来源于临床实践,同时又在指导着临床实践。临床基本功的培养是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培养的根本,也是中医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由于学科发现其他部分临床专业的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很少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从而导致造成教学能力不足的这一弊端。为了避免此类弊端在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身上出现,学科制定了青年教师临床轮转工作安排,只有在完成这些临床工作安排后,方可进行授课,以利于提高其临床和教学水平。而在此之前,仅能在高年资教师指导下进行中医儿科学少量常见病的授课,而且授课中,要求高年资教师旁听,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课后方便具体指导。
        4发挥青年教师优势与时俱进大胆从事教学革新
        青年教师身上也有老教师难以比拟的优势,年轻富有朝气,思维活跃,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熟练,最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刚脱离大学生的群体不久,对当前大学生的学情分析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中医儿科学这门课面对的学生是本科阶段即将踏入临床实习的学生,针对这个阶段的学情分析,一方面他们对临床各专科知识还是相对陌生的,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渴望接触临床知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因此我们的教学革新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实际应用为主导,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教学革新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想,继而让学生去主动学习。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结合来实现,即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视野与思维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结语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临床医学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关系临床医学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职业教育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BL,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效果。除中医儿科专业以外,其他诸如中西医结合儿科、中医内科学、护理学、职业教育等领域均有人提出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医学实践教学、教法改革,势在必行。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青年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既要做好中医学儿科的专业学习,又要打好教学基本功,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发挥自身青年教师的优势,以教学革新促进中医儿科学的教育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佳佳,王蕾,李冬华,等.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0):99-101.
        [2]李晓娟,王鑫,陈晓辉,等.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27-28.
        [3]冯刚,任献青,马丙祥,等.中医经典著作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3-4.
        [4]袁圆,赵莉,陈传好,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5):166-167,163.
        [5]刘卓勋,郑燕霞,许尤佳,等.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