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基于学习化社会的家校合作构建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吴燕娟
[导读] “互联网+”是在知识创新社会推动下发展的新形态,在这样一个共享、融合的时代里,人类结合教育生态体系新形态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学习化社会,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本文结合学习化社会的内涵、特点,提出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新形态的构建策略和措施,以及对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意义。

汕头市潮阳区棉光中学 吴燕娟

摘要:“互联网+”是在知识创新社会推动下发展的新形态,在这样一个共享、融合的时代里,人类结合教育生态体系新形态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学习化社会,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本文结合学习化社会的内涵、特点,提出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新形态的构建策略和措施,以及对建设学习化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学习化社会 家校合作 构建 措施
        一、“互联网+”与教育改革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共享、融合的时代,创新与传统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宏观与微观的融合,个体与芸芸大众的融合。新事物与根植于时空长河的传统事物的融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新旧事物间不仅可以和谐共生,还可以衍生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后,可以创造出在教育领域新的发展生态,如教育内容的扩展与延伸,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丰富性,而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教育领域生态体系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更为凸显,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教育要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过程中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互联网+”让教育生态系统里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的实践性更为强化,三要素间的有机结合、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了根植于知识社会这片土壤中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这种新形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在人的内在世界,强调人的自觉自律,在人的外在世界,则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共处共融。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学习化社会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是人类对已有的“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之后,对教育体系所抱有的见解的重新评议。学校教学和学习不能构成教育体系的整体,教育应是贯穿人的一生,不局限于时间长度和空间形式,它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终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整个社会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各类教育资源间突破壁垒、相互协调,为人的终身教育的实践提供支持与鼓励。在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教育、学习是互通互融,是共融共生的。
        (二)学习化社会中的“家校关系”
        学习化社会中的教育活动不局限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形态,它贯穿于人的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过程。在学习化社会中,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教育形态是共融共生的,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三种教育形态下的教育资源要有机融合并且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从人的终身教育这一根本方向上说,打破传统意义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界限,建立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家校关系”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基于学习化社会特点的家校合作构建措施
       (一)家校合作应立足于学习化社会的平等性上。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人的终身教育,并通过全民学习构筑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社会。基于此,家校合作的要旨是让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位参与者包括家长、教师、学生形成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一方面,学校要发挥出观念架构者和先行者的引导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并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发挥出关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信息传播和沟通的作用,并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的教育信息指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家校合作在深纵连接中促进教育者、学习者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进而一步步筑建一个全面学习的学习化社会。
        (二)家校合作要立足于学习化社会的时空开放性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要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和传统教育中固化的模式——学校教育,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无时空障碍合作。
        1.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手段、电子工具、多媒体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教育合作。这种无空间障碍教育合作更是需要有效的交流、沟通,反之,会让家校合作变得无序又缺乏实效性,而不能实现家校合作的目的。而家校合作中,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情感上,家长、教师在教育合作过程中明确对于学生共同的教育目标,且由此而衍生对学生相同的教育情感与教育期待,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家校合作过程顺利、持久、有效。家长、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是家校合作中打破时空障碍的基础点。
        2.在开放的时空下,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屏障被打破,教育资源具有流动性、活力性、创造性“互联网+”时代下的家校合作,要紧扣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思维——资源共享,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共享彼此拥有的教育资源,可以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教育合力。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对教育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反馈。例如,在家教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可以交换到学生在家庭成长、学校学习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一方面,家长结合这些教育信息和数据并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人格塑造、道德培养、心理成长方面实现优化、规范、健康。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家长提供的关于学生在家庭生活、成长、学习的相关信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兴趣等,从而运用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学习化社会学习内容生活性的特点,家校合作更要注重将教育回归到生活中。“互联网+”时代,家校合作在生活中和谐共生,学校教育能以学生生活为向导,让学校的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如家长通过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环境和生活中一系列的言传身教而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家校合作对构建学习化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合作中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由点到面实现人的终身教育,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学习化社会与人的终生学习的同本同质,共融共生的体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