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藏才让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本文基于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的视角,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阐述了定期走访宿舍、助理查访、与重点关注对象深入谈心谈话、咨询专职辅导员和同民族师生等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即通过深入谈心发现问题,而后及时上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后期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引导,持续关注。
【关键词】 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 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 关注方法 对策建议
【注】 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之一般支持类课题“民族高校学生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0-04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对他所处的家庭和学校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学生不仅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促进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但由于受到家庭观念和状况、自身阅历、性格、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欠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反馈,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尽力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现今我国各大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受到学校本身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的视角,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阐述了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定期走访宿舍
作为高校公寓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是职责所在,在走访过程中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中央民族大学,公寓辅导员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负责统筹管理,公寓部予以协助,根据公寓容纳学生的数目大小,每个学生公寓匹配有2到4名公寓辅导员,并配有6到10名公寓辅导员助理,这些助理一般由政治立场坚定、家境贫寒的学生担任。学生处要求每月定期走访宿舍,并精心设计了公寓辅导员记录手册,要将本公寓内发生的突发情况和走访情况等内容记录于册,以便审核工作。笔者每月月初会在公寓辅导员办公室召开助理会议,进行上个月的工作总结,部署这个月的工作任务,最重要的一项是助理们协助公寓辅导员走访宿舍,检查宿舍卫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过一年多的走访,笔者发现在民族高校担任公寓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是关注和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宿舍对于每一名大学生而言几乎成了第二个家,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在宿舍的时间接近整个大学时光的三分之一,因此宿舍关系和睦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活的幸福指数。走访宿舍过程中,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察觉一些问题,有些同学或因性格内向,或因家庭因素,或因某些经历,不愿与你沟通,此时作为公寓辅导员一定要把这些同学的基本信息牢记于心,待日后进行一对一深入交流。走访次数多了,便能掌握本公寓内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能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发现问题后方能着手解决问题,否则无从解决。
(二)通过公寓辅导员助理了解相关情况
由于很多公寓辅导员是一线专职辅导员或学院团委书记,或是教学科研岗上的年轻教师,本身工作任务较重,公寓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故须调动公寓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合理有效安排相关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一两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身兼数职的公寓辅导员很难面面俱到,很难掌握所在公寓的每一个宿舍内的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但只要正确引领公寓辅导员助理灵活开展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得到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察觉出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例如,所在公寓有10个楼层,公寓辅导员有2人,公寓辅导员助理有10人,此时可以让两个助理共同负责两个楼层,对于研究生公寓而言(男女混住),一男一女搭档为宜,最初走访时公寓辅导员需领着两位助理一一查访,给各个宿舍内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和公寓辅导员助理,并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信息和其他人员的大致信息(学院、年级班级、专业、民族、电话、籍贯等)记录于手册,助理可以给所负责楼层的所有宿舍长建个微信群,方便后续的工作。之后,查访宿舍时公寓辅导员可以根据个人时间灵活查访,有必要时跟助理一起查访,平时可让助理戴着工作证自主查访,留意各种细节,做好查访记录。如此能更好地了解整个公寓内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状况,进一步加强公寓辅导员与学生间的联系,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防患于未然,特别关注有些情绪低落、整天无所事事的同学。
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公寓便是很好的一个调研根据地,公寓辅导员助理更是很好的调研助手,但聘用助理后,一定要进行几次培训,指导工作方式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寓辅导员助理工作细则,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及相关惩处规定,并不断加以规范。如此方能促使公寓辅导员助理成为更好的调研助手,才能通过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问题,能够用更多明锐的眼睛观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与重点关注对象进行深入谈心谈话
通过走访宿舍,并从公寓辅导员助理和各个宿舍长了解相关情况后,重点关注家庭情况复杂、深度贫困、不与他人交流、日常行为异常、学业压力大的学生,并单独约好时间,进行深入谈心,了解相关情况。谈心谈话中,公寓辅导员要注意说话的方式,给人亲和力,要用心交流,真诚待人,如此才有希望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而后就要认真倾听,让学生慢慢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中的困难和迷惑说出来,切记中间不可随意打断、转移话题,有时倾听比说更重要。特别是对待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要注意细节,要提前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若能学上一两句常用的招呼语句,见面时说上一句能顿时拉进互相的距离。笔者作为少数民族辅导员,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谈心谈话时能很快找到一些切入点,通过多次的谈心谈话,能够知晓这些的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精准找到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
(四)与一线专职辅导员加强沟通
公寓辅导员通过走访宿舍、助理查访、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所在公寓学生心理状况的同时,还应注重横向交流,与公寓里入住学生们的专职辅导员加强沟通,互通有无,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而快速找到需要关注的对象,笔者认为这是民族高校公寓辅导员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有效方法。“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年10月.]]结合自己当学生、当辅导员的经历看,高校里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接触时间较之其他老师会长一些,自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家庭情况等了解的相对多一些。因此,作为民族高校里的公寓辅导员,应进一步加强与一线专职辅导员的联系,长期保持沟通,迅速了解需要关注的学生情况,通过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帮助需要关注的同学渡过难关。
(五)咨询同民族的师生
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师生相对比较多,笔者担任公寓辅导员两年多时间,发现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还有一条捷径可走,即通过咨询同民族的师生了解相关情况。同民族师生间的联系会比较密切,若其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容易察觉,因而咨询同民族的师生,特别是老师,能很快找到需要给予帮助和关怀的学生。例如发现一个需要关注的学生,在与其专职辅导员沟通的同时,咨询与其同民族的老师和同学,进而全面了解该同学的相关情况,并寻求各方力量,让其走出困境。
二、公寓辅导员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看,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显得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培养任务。作为民族高校中的公寓辅导员,应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笃行务实,总结工作经验,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实现鸿鹄之志,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一)深入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工作纷繁琐碎,但无小事。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从表面得知,须和学生多接触、多沟通,方能看出端倪,发现问题。民族高校中的公寓辅导员通过走访宿舍、助理查访、咨询专职辅导员和同民族师生等方式把部分同学确定为关注对象后,需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有些同学可以多次约谈,推心置腹,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思想等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公寓辅导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不断积累谈心谈话技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二)及时上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当公寓辅导员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时,应第一时间知会一线专职辅导员,并及时上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专业队伍的帮助。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公寓辅导员不得因同情心理或者其他因素,瞒报情况,通过自己些许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简单地谈心了事。如若这样,便是混淆了角色定位。公寓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当扮好心理危机“事件发现者”和“处理过程参与者”的角色,不易扮演“庇护者”和“专业人士”的角色。但有突发事件时,保住生命最为重要,为此可采取任何有效措施。2017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第五条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共有9项,其中第5项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指出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要做好基础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当发现心理问题时,需及时上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三)与专制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引导,持续关注
上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后,专业人士会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对轻微患者进行疏导与治疗,情节严重者会适时转介给专科医院。学生康复复学后,万不可放松警惕,仍需关注、关心、关爱,适时谈心交流,了解情况。公寓辅导员应与专制辅导员、班主任时常沟通,简要汇报学生在宿舍的一些情况,互通有无,持续关注,共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三、小结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一个人的心理出现健康危机,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全面发展就很难实现。民族高校更是肩负着解决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使命,更应关注和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民族高校中的公寓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时时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走访宿舍、助理查访、深入谈心谈话、咨询专职辅导员和同民族师生等方式可以查找问题,进而确定关注对象。并通过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后期持续关注等方式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年10月.
[2]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4]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
[5]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1年12月.
[6] 李林育.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2期.
[7] 张志国. 高校学生公寓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特点及
方法探析[J]. 现代交际,2018年21期.
作者简介:
罗藏才让(1991——),男,甘肃碌曲人,硕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