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成 (四川省会理县甸沙关学校 四川 凉山 615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0-029-01
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也应紧跟时代潮流。教学改革正从双基向三维目标转变,从以往的重视基础知识到现在的重视三维。而核心素养是三维的一个主要内容,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深入贯彻新教学理念后,落实尤为重要,以期让师生都能从中受益。常言道,教学先教人,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教人。数学素养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将核心素养贯穿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考试已经不是简单的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一些生动具体的情境,让数学教学不再单一乏味,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反映着现阶段课堂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学生只是学会计算,而不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为此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和以往教学相比,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自主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消极接受和被动训练,为此,我们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师不能替代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只有勤于动脑,勤于动手,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努力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能力,教师不应学生提出肤浅的问题而嘲笑学生,对于学生勤于思考的行为给与赞赏,鼓励学生以新视角看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给与激励,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给与解决,对于那些创新意识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鼓励而且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四、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理论联系实践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为此,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是人们解决日常问题的一个主要方式,让生活变得情趣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时加强这些知识和生活联系性,让数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从而掌握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传授一些学习技巧,培养学生数感和学以致用意识。
五、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促成良好数感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而良好的数感是形成科学自觉的基础,学生数学意识和数感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态度和数学素养,一个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具备对数和计算的适应能力和感受能力,能用数学思维解答生活问题,加强数学和生活得了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现在的家教材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和灵活展示知识,教材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用数学描述生活问题。为此,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深入分析和积极探究中解决,从而换发课堂活力,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六、小结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紧密相连,这是加深认识和全面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素养起着巨大和深远的作用,教师应积极领悟和主动落实,努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