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樊荣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樊荣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广西天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建筑工程质量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基础设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来控制建筑的质量是当下思考的重点。建筑行业在这几年来快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策略分析,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较高的跨越。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不利于推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的好与差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和如何对施工质量有所控制,成为了当下工作思考的重点。
        一、建筑工程特点
        建筑工程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管理、控制的重要工作,对于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之前,管理者就要对施工的开展做充分的准备,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管理工作要长期贯彻在整个施工中,从而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最终工程的收尾阶段,要求管理工作能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对建筑物进行检测等,保证建筑的最终质量问题,加快建筑的投入使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于整个建筑施工具有重要促成意义,同时对施工也具有管控意义,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落实的过程中要落实好管理这一重要要求,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管理问题
        在当下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工程管理逐渐暴露出了问题,导致工程不能够在预期的时间内高效落成,并且在建筑落成后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失去了统一承包的形式,导致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工程要求,影响工程的进展与质量[1]。由于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时常会存在一些质量隐患,同时在进行工程落实的过程中,有部分管理负责人的能力不足或思想意识低下,导致了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在进行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层级的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问题,导致工程不能够以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进行落实,最终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施工技术低下
        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快速崛起,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有部分建筑人员鱼目混珠的现象。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明显的发现,由于相关现场工人施工技术低下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隐患;而相关衡量标准的缺失,导致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一现象长期普遍存在。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高低与否,对工程的质量保证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就必须对施工员、现场工人进行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这一有力前提的保证,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隐患。
        (三)监管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工程在开展前、落实中以及竣工后都不能够得到全程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高度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全程能够受到监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2]。虽然有监管体系,但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有力的监督,难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质量隐患,导致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

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只有以全面的监管体系、较强的监督力度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最终建筑落成的高质量性。
        三、有效性策略
        (一)完善监管制度
        施工中,应该具有成套的监管体系制度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进行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监管制度体系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高度的要求和管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隐患。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员需要明确施工规范,以此为准,从而能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遵照相关监管制度体系进行施工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施工员的思想意识,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3]。完善监管制度体系不仅是对施工员施工工作开展的保证,同时也是管理工作的全线贯穿所必须的重要前提。通过完善的监管体系,管理人员能够在监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的相关工作进行管理与衡量,避免了传统工作中盲目的管理开展,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二)强化质量控制
        施工中,对工程实现全程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如何强化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可控性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核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实现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质量、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通过这几个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充分的质量强化,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得到基础的质量控制。同时,要对施工工作的交接、物料的交接等工作同样要实现质量的强化控制,避免在进行工程交接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隐患,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不可控性问题[4]。在工程开展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实现工程中一切可控的质量进行控制,对于不可控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干预,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沿着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
        (三)提高管控意识
        在工程中,人是重要的组成和核心部分。因此,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人对于工程的影响,这能够有效提高人员的施工意识与能力,保证工程最基本的人力所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人员的可管理与可控制性,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员工意识低下等问题出现质量隐患,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管理相关施工人员的思想,实现对相关施工员工的工作控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四)加强多方协调
        建筑工程并非是单个人或者单个组织进行的工作,而是多个方面的组织进行配合协调的过程。因此,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多方协调的重要性,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冲突矛盾,严重降低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工程的质量提升。通过进行多方协调,促进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效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高度要求下,工程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质量的提升与可控性,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干预与控制,促进工程能够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完成。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充分的制度体系保证与人员思想意识的高度保证,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工程的快速落实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名城绘,2019(6):0122-0122.
        [2]奚光胜.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环球市场,2019,000(020):350.
        [3]黄鹤,李志敏.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砖瓦世界,2020,000(010):160.
        [4]史衍操.浅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信息周刊,2020,000(009):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