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冷再生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赵宇红
[导读] 摘要:从市政公路工程建设角度分析,其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为确保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与技术水平,还需对各类技术合理化应用。
        身份证:13080219870215XXXX
        摘要:从市政公路工程建设角度分析,其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为确保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与技术水平,还需对各类技术合理化应用。其中,在在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中,就应用了冷再生技术的,主要是因为冷再生技术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可对工程项目产生积极影响。既能节省各类资源,又能改善路面结构,整体实施效果良好,满足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要求。同时,在现场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借助冷再生技术,使新、旧沥青材料相互渗透,整体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关键词: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冷再生技术
        从冷再生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其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均被广泛应用,主要就是因为其能符合各项工程建设要求的同时,还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其中,在市政工程公路防御性养护过程中,就通过应用冷再生技术,把原有不合格的路基材料进行再次加工处理,使不合格的路基材料能够符合公路施工标准要求。同时,还可在实施过程中,控制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工艺,从而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重庆某山区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已知该项工程于2017年10月开工,施工周期为一年,在2018年9月完工。而在项目施工阶段,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掌握此项工程路面灾害、路面钻芯、探坑等内容,考虑此项工程路面结构型式较多,再加上现场施工条件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
        从此项工程路面结构型式角度分析,包括两种路面结构型式。第一种是28cm-36cm石灰稳定泥岩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基层+16cm沥青面层(或者是28cm-36cm石灰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基层+16cm沥青面层)。特别内容是,20cm级配碎石基层内掺灰;第二种是28cm-36cm二灰稳定砂砾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沥青面层。特别内容是,28cm-36cm二灰由石灰、粉煤灰所组成。并且,此路段的交通量较大,大量重载车辆频繁出行,还需注重加大此项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力度。
        二、公路预防性养护中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
        (一)旧路检查
        冷再生技术实施,重要基础前期,就是对旧路状况检查,包括旧路结构、损坏程度等。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工程项目施工要求,采取适合的检查方法与施工措施。例如:针对路面厚度不匀处理,可选择碎石、砂砾等铺设方式,确保路面平整度。并在铺设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避免影响后续施工质量。
        (二)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主要就是针对原路基沥青材料再次处理,并对经过处理的材料回收、利用。那么此项工作环节中,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就是确保再次处理后的沥青材料质量,要符合市政工程施工要求[1]。要求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详细掌握公路使用时间、路基磨损情况等,必要时可把现场中的沥青材料适量提取,经过科学分析,掌握旧沥青使用率、比重等具体参数,通过添加适当稳定剂,使沥青材料能被二次使用。
        (三)操作流程制定
        通过对工程项目各项工作实际情况分析,还需依据工程施工要求及标准,制定相应的施工操作流程。主要是由工程师负责,通过操作流程制定与完善(如图1所示),能对各项工作进行约束性管理。并搭配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效确保该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此外,在开工前,可选择部分路段进行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确保经过处理后的沥青材料,具备可行性特点,然后再大面积地施工。
        (四)现场施工
        第一,对旧路面破碎,并加水搅拌,借助冷再生技术,把原有的旧路基沥青再次处理,使就沥青材料被处理后依然可以应用。
        第二,路面整形与沥青排压,考虑到此项工程施工难度及施工范围,施工单位借助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设备,完成路面整形、沥青排压工作,从而确保路面平整度。
        第三,撒布水泥,考虑路基再生厚度、混合剂比例,控制撒布长度,一般情况下,会设置60m长度。
        第四,二次搅拌与找平,是在水泥撒布工作完成后,借助冷再生技术,开展二次搅拌工作,需控制水量,依据沥青再处理实际情况,可对水量循序渐进地添加。然后利用推土机、压路机等进行路面找平。
        第五,细节调整,经过机械设备反复施工,会使路面紧实、沥青材料密度等增强,只需依据路面情况,对其细节适当处理即可。例如:路面干涸,需适当增加水量,一边碾压一边检查局部细节,从而确保该项工程施工质量。
 
        图1  公路预防性养护中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施工流程图
        三、冷再生技术在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质量控制因素
        (一)时间与预布材料控制
        为使冷再生技术在市政工程公路预防性养护中发挥作用,还需从其整体施工质量方面分析,详细分析影响施工质量具体因素,需加大控制力度,为冷再生技术实施提供基础保障[2]。其中,时间控制因素,主要就是依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使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施工前,对机械设备检查、调试,避免机械设备阻碍施工进度与效率;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时间,降低造价成本,以拉线布灰方式,节省整体施工时间,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此外,预布水泥长度控制,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其长度要控制60m,遵循“边拌边撒布”施工原则,并控制车辆通行、提前做好天气突变防控措施。
        (二)含水量及碾压程度控制
        含水量控制,主要就是依据沥青材料搅拌情况,适当地补给水量。并在补给的过程中,能缓慢、匀速地补给。再考虑沥青材料受水化热、天气情况等因素影响,实时调整水量,从而确保沥青材被均匀混合与搅拌,符合市政工程公路施工要求。
        碾压程度控制,不单单是因其会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而且还是市政工程公路施工重要工序之一。依据市政工程公路施工相关要求,需对路面进行2遍静压,主要是借助轻型压路机;再用振动压路机,进行2遍振压;最后,完成1遍碾压,借助胶轮压路机。
        结语
        施工单位考虑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重要性,并在施工质量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借助冷再生技术,控制施工工艺,完善冷再生技术施工流程与施工方案,既可以发挥出冷再生技术施工价值,对公路预防性养护产生积极影响,又能从公路预防性养护角度全面分析,增强公路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少升.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42(17):226-227.
        [2]阮鹿鸣,张童童,刘道坤.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2017,3(01):0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