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王娟
[导读] 摘要:BIM技术和全过程造价的发展给高校传统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成都师范学院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  611130
        摘要:BIM技术和全过程造价的发展给高校传统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此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响应市场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基于 BIM 技术的应用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思路是构建和优化工程造价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BIM技术;全过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cost tal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Wang Jua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and the whole process cost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ost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urpose is to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 for the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alents and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alents based on BIM Technology,and the ideas are to construct and optimize the course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st,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and refor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Key words:BIM technology;Whole process cost;personnel training;teaching reform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智慧建造正处于火热发展中,包括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均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受土木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工程造价也从传统只做造价正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过渡,大量基于BIM技术的商业软件正进入市场并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这些商业软件有些在建模后可以直接统计工程量,这将给传统造价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这一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将给我们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1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1.1现有培养模式与市场要求脱节。目前大多数工程造价人员在成本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还比较薄弱,只懂计量和计价,不懂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造成实际成本和前期预算出入很大,成本的过程管理无从谈及,工程造价也不能得到优化。工程造价的目的是要进行造价控制,仅仅会计量和计价是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高校课程教学中在造价控制及造价管理方面的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而缺少实际应用的大量工程实践锻炼学生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能力。大量基于BIM技术的商业软件在建模后可以直接统计工程量,工程造价人员在计量方面的专业性和专业优势越来越弱化甚至面临被取代的趋势,市场需要的是懂设计、懂施工、懂BIM技术、能进行造价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应用型人才,BIM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工程管理中被应用,但是高校课程中BIM技术方面的课程多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结合深度不够或完全孤立,如教BIM类课程的老师只讲BIM软件的使用,教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的老师只讲专业课不讲BIM不讲软件。由于平时缺乏BIM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训练,所以造成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无新意。有的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存在不足,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如设计阶段相关课程重视度不够。全过程造价管理涉及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使用等多个阶段,目前,造价专业培养模式大多数注重在招投标阶段的预算、竣工结算等,但工程造价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在项目各个阶段都需要造价专业的参与。据有关专家通过资料推算得知,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程度高达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程度高达35%-75%;而施工阶段的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程度仅为5%-35%。因此,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设计方面的专业课学时不多重视度不够,教学内容深度也不足,培养的学生设计方面专业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无法应对造价控制影响较大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还是传统内容没有融入新知识、新技术等,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学术性有很大不足,导致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1.3课程资源建设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本校课程资源建设不够丰富,学生课下自学的学习资料匮乏或缺乏对需要的课程资源的搜索引导。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限于讲授、举例、提问,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有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表现出没有学习兴趣,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市场对大量高质量造价人才的需求。
        1.4学生在课题教学中中心地位不明显。
        在大学课堂上,传统讲授模式的教学中,一堂课教师讲完,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掌握、是否有新想法教师往往并不知道。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想增加课程参与度但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如何才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课题缺乏生命力,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中心地位不明显。很多学生发现很少有课程给他们展示自我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他们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他们不知道如何申诉自己这些学习上的需求!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效果必然变差。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的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呢?下面以成都师范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2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及措施
        成都师范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面向行业和岗位构建和优化与土木工程信息化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行业新技术融入教学,革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搭建平台。
        2.1基于 BIM 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行业企业开展大量调研了解企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情况,邀请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往届优秀毕业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随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越来越智能化和精细化。将造价专业知识融入 BIM 技术,能有效提高工程造价资源的利用率,能减少和避免无效工作的产生。所以造价专业应以全过程咨询为核心,融合BIM技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能力和素质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拓展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将BIM等新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和学术前沿,结合实际工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
        2.2培养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大量基于BIM技术的商业软件正进入市场并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这些商业软件有些在建模后可以直接统计工程量,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使用BIM软件技能的同时,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工程造价控制、工程管理上,除招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到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方面,响应市场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促进专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以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做法是开展项目化教学,依托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项目中,理实一体;另外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避免只讲枯燥的理论。
        2.3构建和优化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目前建筑行业对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需求,构建和优化与土木工程信息化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针对全过程工程造价需要,以最新的造价规范指导课程的改革,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基于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造价影响大的特点,教学中应重视设计阶段相关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注意保证设计阶段相关课程的结构体系完整、学时充足,重点不在于公式推导等原理性知识的掌握而是在于知识实际应用和各门课程的融汇贯通。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是工程项目的领导者,不仅知识面广,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强这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能有机结合融汇贯通,教师在教学时内容上也要有一定深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4多平台、多渠道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分成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科技活动四个实践环节,加强过程控制,建立良好的作品、成果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将工程上有技术、有经验的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等聘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同时本校教师大部分也是双师型教师,确保教师不与工程实际脱节。
        完善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开发一体化教学包。包含课程建设介绍、课程方案、学习指导、电子教案、教学材料动态更新、教学讨论等。为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打破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之一是教师讲课和辅导的学时变少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选择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重复学习,也可以进行爆炸式时间相对集中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更灵活。课堂上还可以增加合作学习时长,让学生互相学习讨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对自己的观点、作品、成果进行展示讲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考核评价方式从单一考勤、作业、期末考试改变成重视过程控制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如结合每次课线上测试、撰写论文、分组进行作品制作、成果展示、答辩等方式打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在考核学生学习成效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
        2.5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对象就是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多就不重视他们的需求。教师教的是学生,那么你把学生教会了吗?你的学生有学习成就感吗?在大学课堂上,传统讲授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讲完,学生有没有听懂、掌握的如何教师往往不知道,教师除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就是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交流太少且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薄弱之处就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讲解。所以了解学生学得怎么样很重要。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把学生当做服务的核心对象,通过线上测试、简单练习、调查问卷、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成果等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制定工作计划、提出问题、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进行正确引导。
        3总结
        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全过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需把握好三大方面内容:BIM技术的课程设置和现有课程的融合、课程和教学内容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培养能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祥.基于全过程咨询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2]林涛.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商情,2010,26期.
        文章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9JG13
        作者:王娟,1979年4月生,女,籍贯辽宁盘锦,副教授,同时也是高工,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建筑信息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