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彭敏
[导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彭敏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与其他授课教师相比,高校思政教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所以说,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受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紧抓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以此有效落实思政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一)教育模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新时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环境及相关教学因素发生了极大程度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越来越多样化,由此导致新的思想问题频发。在思维定势的限制,很多高校思政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并没有与“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受到网络文化的严重冲击,而高校思政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无法与时俱进,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创新,因此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学习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限制,更多丰富教学教育资源的融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势必会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附加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不能与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相反,大量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效果。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师并没有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科学筛选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源,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效果。
(三)教学方法传统
        互联网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高校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给思政教学工作展开带去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在很多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更多应用的还是填鸭灌输法,单纯解读思政教材当中的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教材当中的内容,缺乏发表自身看法的权利与空间,课堂氛围极度枯燥乏味,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究
(一)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度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与更新,从而为思政教育的高效展开夯实根基。同时,在思政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标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要,再加上思政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很难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与学生展开更为密切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兴趣爱好,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合理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教学内容拓展创新,以此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关注网络当中的时事热点,因为学生更多还在利用网络了解时事热点,并对这些时间有比较高的兴趣与关注度。

所以,思政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当中融入新出现、趣味性更强的时事热点事件,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当中,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立与学生互动的学习平台
        网络信息飞速发展,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面对面交流时间较少,甚至是短信和电话使用频率也较低。学生更多选用了移动社交手段,比如微信、微博、网上慕课的形式等。结合这一情况,教师也可以选择这些手段和学生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工作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发展和关注。教师可以在公众号上面及时发布一些极具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红色文化内容,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学习和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情况。
(三)增强高校网络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复杂性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强网络思政课考核方式多样性、复杂性,将课程考核融入日常教学中,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将期末考试的静态考核和日常学习的动态考核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融入度,例如采取即时测试的方法,在单个知识点讲授结束后实时弹出小测试,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学习,回答错误要重新学习。这种模式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在观看课程时集中注意力;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单个知识点掌握程度,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便于学生加强针对性学习。“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为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校网络思政课的发展依旧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
        首先,加强理论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传统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工作。只有理论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因而必须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当下许多高校学生在互联网资源利用方面的实践经验都要明显强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如果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明显弱于学生,学生则可能不服管理者的管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要强调理论研究,更要重视实践,要在实践当中发现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进一步升华理论。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使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其次,熟练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网络法规的学习。思政管理工作者还要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
结束语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被提出后,无疑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增加难度与压力,但为了高职学生观念、思想得到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就需要重新审视思政课教学。并通过落实原则以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思维以及利用技术增加活力等策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时效性,从而在根本上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菲.新媒体时代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旬刊,2018(4):92-93.
[2]王学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5):24-25.
[3]李俊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对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8(2):152,159.
[4]康永英.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234-235.
[5]颜笑,李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2):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