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永柱,陈泽刚,张彦涛,崔振东
黑河学院
摘要:直过民族的舞蹈是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发展的情况已经被业内的人士所关注。如何将直过民族舞蹈这一优秀的艺术表演形式进行有效的延续,就要从发展和继承民族舞蹈开始做起。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对目前黑龙江流域“直过民族”传统舞蹈变迁和传承等的趋势探析。
关键词:直过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直过民族”传统舞蹈受社会变革、文化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其生活习俗、民族信仰、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直过民族”传统舞蹈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特征,逐渐呈现出商业化、世俗化特征。“直过民族”传统舞蹈本身价值较高,但是从目前活态传承与保护方面来说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历史沿袭下的黑龙江“直过民族”传统舞蹈
“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过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也是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和重要特色。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黑龙江是我国“直过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满洲族的发祥地,成为中国一大内河。黑龙江在汉魏晋时被称为弱水,南北朝时,黑龙江上游称完水,松花江及两江汇流后被称为难水。在漫长的岁月、深厚的文化积淀中,风情醇厚的传统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黑龙江流域传统舞蹈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 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二、“直过民族”传统舞蹈的活态传承与保护问题
(一)“直过民族”传统舞蹈民族精神价值的传承与延续
“直过民族”传统舞蹈始终为保护民族文化而做着不懈的努力。“直过民族”很久以前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一直坚信万物有灵。“直过民族”传统舞蹈的应用在当时也是极为广泛的。每逢佳节会邀请族中三位年资较高的长辈,先在地上洒水,然后和村里人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直过民族”人民举行祭祀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会盛装出席,通宵唱歌跳舞,祈福希望和灵魂永不灭。
(二)“直过民族”传统舞蹈传的传承研究
随着时间的流逝,“直过民族”传统民俗舞蹈,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直过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民俗舞蹈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表演形式、表演风格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这是创新程度大于保留传统的程度造成的。但无论“直过民族”舞蹈的表演风格和形式如何创新,它的演变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直过民族”传统舞蹈的创新,不是简单地借鉴其他新的舞蹈形式,而是要表现新时代的各种主题,把握地域特色,同时充分把握民俗舞蹈的本质特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会使民俗舞蹈有更深远的发展。因此,“直过民族”传统舞蹈的创作必须选取当地民俗、民风中的精髓,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将民俗题材中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融入到舞蹈中。
三、“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创新与保护策略探析
(一)推广相直过民俗文化课程
教育让更多青年人感受到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文化内涵,培育出更多民俗舞蹈的传承者以及传播者。学校可开设民俗舞蹈相关专业的课程。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直过民族的民俗舞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又能加深他们对直过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的了解。借助黑龙江流域的优势,加强合作教学,定期邀请相关的直过民族民俗舞蹈传承人进行相关舞蹈的教授,以培育出更多新的传承人。
(二)激发传承与创新源动力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社会群体的智慧结晶,不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其守护者,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这样才能保持活态传承和创新活力。首先,对传承人进行保护是民俗舞蹈活态传承的基础,法律保护应居首位。地方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保护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重要性,呼吁当地居民去承担保护民俗舞蹈的责任。其次,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组织成立保护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民俗舞蹈。
(三)民俗旅游塑造文化形象
“直过民族”传统舞蹈的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当地居民入手,从思想上让当地居民意识到保护民俗舞蹈的重要性,提高当地居民对“直过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意识;二是从游客入手,开发民俗旅游为主题的创新型旅游项目,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文化保护理念,加强文化传播力度,例如在旅游的线路中穿插民俗风情活动、民俗博物馆展览等活动,向旅游者宣传“直过民族”民俗舞蹈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到民俗舞蹈的知识,增强旅游者对直过民族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扩展传播范围,提升民族形象。
结论
“直过民族”传统舞蹈,在传承已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黑龙江流域的直过民族是从旧社会直接过渡而来的,他们现在的舞蹈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这样的民俗舞蹈不仅独特而且更具有代表性。研究直过民族传统的民俗舞蹈,除了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外,对黑龙江流域艺术文化交流亦有促进作用,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特色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罗婧劼.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探讨[J].参花(上),2020(11):121-122.
[2]郭朦睿.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研究[J].艺术评鉴,2020(19):122-124.
[3]曾铮.文化传承视角下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策略[J].艺术教育,2020(10):86-89.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编号: 2019D002 课题名称:黑龙江流域“直过民族”民间舞蹈变迁的文化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