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慧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几乎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共识,因此学习的压力不言而喻,而学习的前提是身体素质要达标,这也是很多家长所顾虑的,希望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但是又希望孩子能去户外多运动运动,时间分配却有所紧张,所以体育课就为孩子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方法探究
体育课在高中课表中占比较少,但是体育课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体育课不但是德智体美劳中重要的一环,也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中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一是学习带来的压力较大,二是教学方式的刻板,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老师经常“生病”“家里有事”,这将影响到高中体育教学的长圆发展。
一、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规划项目
提升身体素质不是一朝就能完成的,训练不当不但不能提高身体素质,还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合理科学的进行训练,除了体育课上的微薄锻炼时间,需要定制长期的的训练计划,高效地安排训练项目。
一方面是从训练的时间上来看,按照相关的科学数据,最佳的运动时间是早上的6点到7点以及下午的5~6点。在早上6~7点这个时间之内可以安排晨跑以及体操活动,在6点之前进行锻炼,太阳刚刚升起不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对学生的身体是有害的。另一方面,从训练的项目来看,在高中这个阶段,提升学生的心肺、力量以及柔韧度是体能训练的重点,教师可以安排与这些目标有关的训练内容,比如俯卧撑、登山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等,在每次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防止在训练中出现受伤。除了安排布置每日的运动课程,在体育课上也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做测试,检查运动成果,老师家长相互配合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二、创新体能训练方式
每日简单运动的配合下,老师可以就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予以创新。高中体育教学在给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不能仅使用传统方法,其体育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务必完成好,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比如说,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内容层面上就可以插入团队合作的一些体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训练中可以互相协作,这样一来他们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其常规内容就是速度的训练和力量训练及耐力训练等,运动技巧及体能训练都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去讲解、演示,为此老师针对学生的每项训练都要体现“劳逸结合”。在进行完强度训练之后,要留出放松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情绪。
比如:就足球课来讲,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足球运动员比赛资料,总结出一些带球技巧,在学会技巧耍帅的同时,也强化了训练,可以提高速度和力量。也可以组织一场简单的比赛,既激发了运动热情,也得到了训练效果,酣畅淋漓的汗洒操场也是对体育精神的支持。将一些新的技巧以及体能体能训练融合,让学生在玩耍比赛的过程中完成带球、来回跑,可以达到体能训练效果加倍的目标。
三、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很多文化课也都通过信息技术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效果。体育课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巧妙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以便捷直观的形式想学生呈现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的同时也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中体育教师开展体能训练时应注重引入多媒体技术,例如为学生播放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视频,或播放与体能训练有关的知识科普片,当学生充分了解体能训练涵盖的原理以及对身体的优势后就会主动参与其中。体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篮球力量训练内容时,为学生播放精彩的NBA视频,在学生观看时引入篮球规则技术讲解或与篮球有关的背景知识,由此一来学生就能深入了解篮球文化,更能借此活跃体育课堂氛围。
四、游戏运动,全民参与
在体育课程中设置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从体育层面上讲男生女生存在差异,身体心理上都是参差不齐。很多运动项目不能完全适应,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让男生女生都得到锻炼。除了普通的跑步做操球类运动的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男生女生可以分为两个阵营,根据身体上的差异来设置比赛项目。例如障碍接力赛,男生属于力量型选手,爆发力强,速度快,可以再男生的跑道上设置跨栏、跳沙坑、鞍马等障碍,女生力量速度不如男生但是耐性比男生要好,比男生细心,可以在跑道上设置扔沙包、跳绳、转球等障碍。也可以男女混搭,战术分配进行比赛。不仅能提高参与性,也能达到训练效果。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五、优化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下,学校应当对教学制度进行优化。学校应当提高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设置恰当的体能训练内容,要求体育教师依照内容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为了确保高中生体能训练学习效果良好,建立体能监测体系,以此来检验教学效果。
结束语
我国相关的体育锻炼标准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只有学生体能上来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各种运动项目,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融合分析[J]. 王学智.??运动.?2018(17)
[2]高中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及具体实施办法[J]. 曲成淼.??当代体育科技.?2018(36)
[3]如何引导高中生设计和实施发展体能的锻炼计划[J]. 王增喜,邓若锋.??中国学校体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