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雷静
[导读]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特色,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雷静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摘要: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特色,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现状,概括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总结分析了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过渡到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启动大规模改革,各高职院校大批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人才培养、文化传递、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评价与提升,就成为高职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培养途径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1.教学能力
        目前,各高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对学历、专业都设置了严格的要求,所以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在入职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而是入职后才学习教学基本知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艺术欠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足。
        2.实践能力
        在新进青年教师中,应届毕业生占多数,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岗前培训也只是限于教学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也只是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
3.科研能力
        一般来说,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学历越高,科研能力也越高。高学历带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为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据调研,青年教师的科研数量和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原因是科研意识不强,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有限,个人单打独斗,缺少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指导。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分析
        本文将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概括为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见表1。
        表1  高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分类表
 
        (一)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首先应对自身职业有明确、清晰的认知,坚决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在工作中能够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对象、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现状的要求把握准确。青年教师处于自身职业的起始阶段,从就业之初就应当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指导。个人职业素养的软实力即为职业修养,是教师品德修养与文化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仪表形象与学术形象好,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通用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学习者特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同时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教学总结、反思、调整、改进。理论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经验。
        (二)育人能力
        育人能力包括学生管理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学生管理能力主要是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指导。高职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要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大赛、社团活动,考取资格证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青年教师具备专业指导能力。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青年教师是科研队伍的生力军,既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涉及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职业规划、继续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参加竞赛、培训提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学校要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支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岗前要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不仅仅是教育学方面的培训,也应注重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方面的培训。入职后充分利用好国培、省培名额,做好长期规划,确保教师入职前三年都能参加正规的培训。构建校本培训体系,结合专业特点与师资结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科研、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各类竞赛,做好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激发学校深层次的活力。建立一对一、传帮带制度,给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师傅”。
        (二)学校要完善青年教师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考核要坚持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全面、科学,不能只注重青年教师工作量,还应考察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要考虑青年教师的工作业绩、发展潜力。考核结果要正确使用,作为青年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审以及提高工资待遇的依据。
        2.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应向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倾斜,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
        3.创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尊重青年教师的人格、自尊心、进取心,为青年教师提供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创造自主创新、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围。
        (三)学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应该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青年教师树立自我培养意识,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明确奋斗目标,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参加集体学习和开展自主学习,为青年教师创造与专业领域方面的专家交流的机会,使青年教师通过学术交流,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科研能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瑾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45-46.
[2]张玉荣.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1):51-52.
[3]张忠.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19):70-72.
[4]袁博,方彦,丁万霞.高职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究——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8):84-85+88.
[5]张媛媛.“双师”视阈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2):73-74+101.
                
                作者简介:雷静(1985—),女(汉),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质量评价、学校绩效考核评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