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 036000
摘要:统计分析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成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价值也越来越高。想要提高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自身经营效率,有效地将统计学和经济管理结合到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实现有效资源配置优化,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分析;财务管理
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为信息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由此信息共享得以全面展开。而受到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对于大数据背景的适应性较差。如何以大数据背景为依据,对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效果呈现出的必要性,对于企业信息管理安全有序进行具有深远意义。
1大数据内涵及特性
什么是“大数据”?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学者和从事大数据有关研究的专家们对大数据的定义都有其自己的见解。维基百科中将大数据界定为: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限制的数据集。徐宗本院士对大数据的描述为“不能够集中存储、并且难以在可接受时间内分析处理,其中个体或部分数据呈现低价值性而数据整体呈现高价值的海量复杂数据集”。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大数据是一个与传统数据集相对的概念,为了区分大数据还得拿它和传统数据做一番比较。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差异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数据量,它是区分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关键因素。传统数据集一般仅仅达到GB,而大数据则已经达到PB、EB甚至ZB.其次,传统数据通常是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对传统关系型数据进行标注和存储一般来说相对容易。而大数据则大部分都是半结构和非结构化的,比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等。对大数据进行标注和存储是相当困难的,大数据的标注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法完成的。从对数据处理速率的要求上看,大数据的产生速率是极快的,大数据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更高。此外,从产生机制上来说,大数据已经突破了传统数据产生的时空概念,是“人”“机”“物”三者高度融合,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
2大数据分析及处理
2.1大数据采集
数据无处不在,其来源涵盖了金融、医疗、互联网、交通、通信、教育、科研等领域。上述领域的大数据在规模、数据特性上存在很大差异,选择什么样的数据采集方法既要考虑数据源的物理性质,又要考虑数据分析的目标。常用的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有传感器、移动终端、日志文件、web爬虫等。
2.2大数据预处理
数据源的多样性以及数据传输中的某些因素使得大数据质量具有了不确定性,噪声、冗余、缺失、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数据的质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必须利用预处理手段提高大数据的质量。数据清洗可以发现大数据中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合理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修补或移除;冗余检测和数据压缩可以消除数据不一致并降低存储开销。
3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价值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现阶段,国外企业与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与严峻。在当前背景下,企业想要好好发展,需要根据市场信息进行企业的统计分析,并作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战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重要决策,有效地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合理性。
4大数据背景下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策略探讨
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需要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为依据,将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与新时期管理会计应用进行区分,进而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意识。
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企业管理团队应该树立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理念,将管理会计工作重视起来,强化数据信息应用,维护企业在新时期长远发展。例如,企业领导人可以通过召开管理层会议的方式使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对于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确立新时期企业市场格局的重要性,为管理人员讲解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区别,明确大数据背景下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同时可以鼓励管理会计人员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工作分享PPT,与其他管理人员分享大数据技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切实利益,以实际的案例作为有力论证,使管理层工作者重视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进而对全体员工普及信息化技术创新的优势,为日后各个部门开展协调配合工作提供便利,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起到推进作用。
5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5.1比较分析法
统计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除了其在众多数据分析手段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外,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其应用方法的多样性。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可分为三种,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即是指以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而开展的数据分析处理法。其横向比较多是围绕同期间企业经营指标与其他企业间的对比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通过这一层面的比价与分析了解企业近阶段在行业内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并以此对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设置目标与战略;而纵向的比较分析则多是就企业自身在不同时期的指标变化而开展,在这一比较分析中企业经营者很容易找出企业不同时段发展的问题,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从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进行提升和优化。
5.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即是指在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算出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符的宏观经济指标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展开前提是事先厘清各经济指标之间与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否则指标的比率呈现将失去其有效性。通常比率分析法还可继续分为三种延伸,即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效率比率。相关比率顾名思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关联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比所产生的比率,并通过最终数据所反映情形得到运营的具体情况,以此作为依据的数据调节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资产的负债数据调整。构成比率是对企业单项经济指标在总体指标中占比的阐释,可以让管理者相对直观地了解到单项业务在企业运营当中的比重占用。而效率比率则是对各项业务的具体收益与损失的情况进行描述,管理者通过这一分析可以对各项业务的进展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了解。
6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升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培养,例如组织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掌握,并适当加强他们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借以转变他们传统的财务处理思维模式。唯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融合和应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展,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才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迎合新时期行业发展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应创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在保障信息传播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大数据时代的帮带作用,保障企业会计信息传输性能,全面推动企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琳.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纳税,2019,13(34):126-127.
[2]杨荔.大数据时代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83+186.
[3]白素文.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市场,2019(27):161+163.
[4]王利.企业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的有效应用探讨[J].纳税,2018,13(19):93-94.
[5]周林妹.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7(2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