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给诸多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需要对风险管理及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化解施工风险,在优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尽快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引言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质量,使经济相关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改变过去施工企业管理低效化问题。另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企业的经营水平,避免诸多风险因素带给企业长久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就更加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1风险管理及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性因素进行预先分析,并以此为前提做好各类风险性因素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再结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复杂环境及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从而在风险控制策略的帮助之下,提升企业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的有效性,改变传统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风险大、全面性不足的问题,为推动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施工企业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主体为施工企业自身,指的是施工企业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共同实现的、为了保障施工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而采用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措施的总和。从实际情况来看,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发展的质量,并保证企业项目的执行施工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措施。
2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路径
2.1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经营当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具体策略,以此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同时综合考虑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重要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的不同之处。换而言之,施工企业务必要尽快理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采取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让内部控制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说相对于一些生产型企业,施工企业具有资金数额大、项目时间长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其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策略也必然要有一定的调整。工作人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企业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调查,同时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根据项目开始之前确定下来的可行性报告、设计图纸、实地勘察数据等信息,制订不同阶段的风险预计控制方法,从而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明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提升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合理监控风险因素变动情况的必然措施。
2.2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化解施工风险
施工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利益,从而降低不同风险带来负面结果的可能性,保障项目顺利完工、保证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具体来说,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关管理系统,对企业经营、施工和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和整理,利用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手段确定项目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同时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处理,从而判断其影响力并找到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另外,企业方面在处理施工风险因素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风险管理相关流程的流畅度和完整度,根据施工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从而让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在施工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风险性因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优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施工企业务必要保证风险管理人员的地位和职权,通过对相关制度的调整,清晰划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之间的责任范围,从而让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工作更加高质量、更加高效。第二,要根据施工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人为本为发展原则、为施工人员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和要求施工人员参加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会,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另外还需要借助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工作热情,将施工质量与个人的薪酬待遇结合起来、与个人的利益得失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施工人员的错误行为导致的一系列风险。第三,企业方面有必要尽快提升内部文化建设力度,通过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带动内部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增长,从而保证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质量。
2.4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企业相关项目的稳定性,并在风险出现之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未来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及现实的发展情况,建立风险预警班组,并将之作为重要的企业机构看待,给予其足够的职责与权限,在其他部门机构的配合之下顺利完成风险预警工作。第二,要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和设置风险预警指标,从而利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规避相关风险,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所带来的影响确定其权重参数,通过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具体评价方法。第三,提升风险预警信息管理同样十分重要,借助目前十分常见的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原有的内部网络及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数据库,以此为基础调整风险预警的准确度,保证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5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管理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支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提升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必然手段,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评价机制和有效的评价方法,共同确定施工风险要素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并确定不同风险要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严重后果,从而让内部控制管理策略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施工企业方面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的施工情况、工艺技术的水平等因素,从根本上提升评价制度的有效性。最后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进行测试,确认其是否能够在施工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投资量大、人员及配套设施复杂等一系列特征,因此施工企业虽然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比常规的生产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及生产风险,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务必要积极主动地采取优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明确认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方法,保障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玲.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路径[J].财会学习,2019,(3):189-190.
[2]陈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30):233-234.
[3]马丹萍,廖开际.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路径[J].消费导刊,2019,(17):263.
[4]田珊.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