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生培优工作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曾琼瑶
[导读]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生本思想要求教育要针对到学生的差异性,以此保证自主性的发展。
        曾琼瑶
        四川省旺苍中学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生本思想要求教育要针对到学生的差异性,以此保证自主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培优工作就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针对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做教学设计,以此保证学困生有所转化,优等生得到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培优的开展符合教育思想,能够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让教学与学习有机结合。而在开展策略上需要从学困生和优等生两个角度进行,做心态培养、专项练习,以保证培优工作发挥作用,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优工作;开展策略

前言:教育中的培优不是做优等生的培养,而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变成优等生。多以培优工作的开展也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落实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保证学生有所进步。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因为知识的难度原因,所以几乎没有中等生的存在,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优等生有数学思想和良好的习惯,能够做高效的数学学习,而学困生无法建立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因此培优工作就要从转化学困生和促进优等生发展两个方面进行。
一、高中数学学生培优工作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注重学习理解的过程参与,这对兴趣、能力都有要求。但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习中也就会出现无法完成有效学习的情况,学习的进度、知识理解的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对于这种差异放任不管,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另一部分只有基础性的理解认识,没有能力上的提升,这违背素质教育的思想。学生培优工作的开展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基础和资源,以培养优等生为核心做教学设计,让学习中的困难得到解决,并有持续性的进步,提高数学成绩。
二、高中数学学生培优工作的开展策略
        高中数学学生培优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分层教育为主,而在内容上要分析两者在数学学习中的状态和成长空间,并培养心态、精准教学保证工作效果。
(一)转化数学学困生
        高中数学学科的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学习理解不够专注,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完成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原因上有个人学习意识的因素,也有学习缺乏方法的原因。课程教学的学习状态较为消极,不能完成知识的有效理解。

针对于此,培优工作的开展要先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然后再以实际学习情况做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并建立适合其学习进步的练习方式。比如在《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其做平行概念的分析,从长方体中线与面的关系为基础引导自主性的理解,让学习中有思维理解的认识,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以此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信心。之后在知识理解和练习中做相对基础性的设计,以递进的方式引导逻辑推理,完成直线与平面判定和性质的知识总结,保证正确的理解认识,再以基础知识的变换来强化理解认识,在练习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心态上建立能够完成数学学习的信心。学困生的转化是整体培优工作的难点,应从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出发,结合教学过程的体会,使其能够得到学习信心的建立,有数学学习能力的进步。而教师在教学中还有在评价上做思想教育工作,以让学困生有自我转变意识,促进自主性的学习发展。
(二)促进优等生发展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优等生的学习成长受到了限制,主要是没有成长的空间,虽然是自主学习为模式,但是在掌握教材知识之后,缺乏提升的办法和方向,心理上没有继续深度探究的意识,优等生的数学成长受到了限制。对于此,培优工作中要促进其全面发展,做成长心态的培养,加强应用性的指导,以让优等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下有综合能力的进步。优等生心态的培养主要是激励对难题的探索和知识学习的延伸,让其先集体一步做学习理解,让数学学习中有突破自己,解决难题的信心。而在练习指导上则以基础知识的回顾和难题解析为主,使其在掌握基础后有探究的意愿,从而得到不断地提升。比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就以一题多解来要求优等生,让其做不同解法的探索和解题实践,而在教学模式上建立互助小组,使优等生能够回顾基础算法,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整理自身的知识结构,避免因为疏忽而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在练习过程中增加难度,建立探究小组,以此为学习探索指明方向,让优等生有发展的空间。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对学生培优工作的开展要以此为基础,让数学综合能力在教学培养下有所进步,并建立一个共同探究、积极学习思考的氛围,使所有学生都能做数学思考。但是在培优的过程中,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也会在教学的帮助下得到发展,培优的开展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情况,以保证培优工作的开展符合实际学习成长需要,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江强.高中数学“分层导学,培优补差”教学探究[J].家长,2020(21):23-24.
[2]陈娟.高中数学培优补差式教学探讨[J].教育,2020(27):74.
[3]成自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辅优培差[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