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王鹏飞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不断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王鹏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不断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每一名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强化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但是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抽象性较强,高中生自身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学生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此,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自然难以提升。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更多的问题,比如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在这些教学现实问题的阻碍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成为遥远的梦想。为此,物理教师要认识到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物理的基本规律,让高中物理教学打破当前的教学瓶颈,提升高中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1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总结如下:其一,忽视教学设计工作。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总体安排,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与科学,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物理教师忽视教学设计工作,往往难以将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或学习基础联系起来,导致教师讲自己的课程,学生可听可不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无法进行有效衔接。其二,学生学习欲望不足。传统的口授法+板书教学模式,学生本身就感到物理学科的无聊无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找不到物理学科的乐趣,自然也提不起学习的动力。其三,学生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有效进行物理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往往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理论的灌输,导致学生本身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听到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自然更不愿意学习了。以上就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物理教师只有进行精确的教学设计与研究,要结合物理学科的抽象性给予学生精确的教学部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让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2高中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2.1有效备课和充分预习
        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离不开老师的努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教学资料,在立足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积极拓展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明显提升备课效果,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备课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备课方式,但是无论何种备课方式都离不开老师较高的专业素养。此外,老师除了有效备课外,还需要为学生设定合理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可以显著提升预习效果。举例来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斜抛运动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尝试推导斜抛运动的规律”并让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上的推导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推导方法吗?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问题,可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对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效的。
2.2让高中物理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富有活力的课堂,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所以,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具有高效的物理课堂,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活力,更加具有激情地投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物理概念、 原理转化为让学生能感受到或者易于想象的形象的东西,比如气体的压强、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 对于这类抽象的物理概念,类比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且会不由自主地对两种不同的物理学现象进行内在的认知上的比较,并且学生也能够做到从已知的现象得出规律,并且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因此,从已知推导出未知的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正常思路,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地向学生进行渗透的重要物理学思想方法。 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的教学活力充分地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也能够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教学方面的专业调整。 因此,课堂教学的活力是一种需要,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是教师进一步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物理学科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如果真正把学生的活力激发起来,使其能够主动投入,用心思考和整理,教学的难度自然会有所下降,课堂教学的直观程度也会更加明显。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重视师生关系的有效构建, 也是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径。
2.3信息技术介入,物理兴趣不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本身的抽象性很强,单凭教师进行理论的灌输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思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形象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形象化的画面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而言,物理教师可以利用PPT、电子交互式教学等方式,将这些教学媒介应用在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加速度》小节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加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并给予学生补充和讲解,如此,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与复习的空间。如可以借助钉钉创建云平台,并将相应的实验演示资源、PPT课件、练习题目和拓展内容等,放置到该空间上,让学生随时结合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复习和习题的选做,实现课上的多媒体教学和课下的线上复习结合,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2.4丰富教师教学内容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学习。 因为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性的。 所以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所能接受的教学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展开分层次的教学。 而高中物理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无可非议。 而对于选修,物理教师则需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展开教学,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帮助其复习和巩固必修物理的知识点。 其次,丰富教学的内容还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对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动态的、具有创新性的物理知识体系,借此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结束语
         总之,关注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如何提升的问题,要不断地加强教学的改革工作,提高教师自我的要求,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教学的调整,完善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 设计更加富有成效的物理学科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教师还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总结整理学科的知识点,增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 . 让创新精神伴随学生成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 新课程导学,2014(32):56.
[2]陈永东 . 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未来英才,2015,19(17):20.
[3]彭毛多杰 . 试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成功:中下,2017(06):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