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平
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省南平市 35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有利于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的正确认知,从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充满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模型思想与日常授课相结合,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方法
现如今,国家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国家教育的发展进度,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讲,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心中算数、做题的数学形象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这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学科,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自身魅力的感知,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更好地实现数学教育的学习效果。
一、结合现实生活来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答疑的。因此,将日常生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对于培育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育其最初的模型思想要从他们最为熟知的日常生活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解答,长此以往,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用数学模型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日常授课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问题为基础,合理制定一个教学情景以供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教师这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数学解决方法,而是以数学模型思想对该情景进行合理分析解答。以这种教育模式,在培育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科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充满渴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数学不再是一味被动地学习,这样一来,便利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工作,使课堂学习氛围浓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可见,培育学生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三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课程教学时,普遍采用的是直接运算法,像“256+324”、“874-225”这类算式的解答,在学生眼中就是一个个乏味无趣的任务,通过口算笔算等较为强制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这类算式的计算还是会频繁的出错,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将此类加减法的计算融入生活元素进行数学模型的思考,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易接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874-225”这一算式进行教学情景设定“过年的时候宝贝收到了874元的红包,爸爸帮宝贝进行红包管理,在宝贝生日的时候用225元为宝贝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那么宝贝还剩下多少红包可以买玩具呢?”这个情景设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为了算清自己还能有多少红包可以买玩具,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算式的计算中,通过长期的练习,使学生充分掌握加减法的运算,从而达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
二、通过化繁为简的形式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对于许多小学数学中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其实都属于数学模型,其中有的知识点的模型建造是存在递进关系的,比如我们把乘法口诀当做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在学习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乘法口诀这个基本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从而学会多位数相乘的数学知识。这看似是对多位数乘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实际上是在乘法口诀这一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拓展及填充。这样的数学模型建造,避免了学生在接受新数学模型时的新鲜不适感,在已掌握的数学模型上进行新的学习,能够化繁为简,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承这种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探讨更深层次的数学模型思想。
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时,应引导学生以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同向追击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与其相关的较为简单的数学模式加以参考:“学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参加郊外活动,已知第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每小时行走四点五千米,第二个课外兴趣小组每小时行走三点五千米。两个课外小组同时出发一个小时后,第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停下来参观了一个果园,用时为一小时,然后重新出发去追第二个兴趣小组,问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个兴趣小组?”对于上述的同向追击问题,在很多学生眼中一直是较为复杂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同时出发”、“中途停止一小时重新出发”等条件,合理分析以哪一种简单的数学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更为合适,进而促进对学生数学模式思想的培育。
三、通过亲身实践来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俗话说,“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遍”,对于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育时,学生单纯依靠小学数学教师设立好的数学模型进行学习,虽然在学习成果上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但学生对于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还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树立数学模型思想,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实打实的融入到数学模型的建立中。
首先,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对数学情境的设立,学会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数学问题进行抽象的转化,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为小学数学深层次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建立了初步的数学模型基础之上,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对其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对此进行分析整合,这是建立起一个完整数学模型的基本流程。小学数学教师在传授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学生对于生活问题与抽象模型之间关系的掌握,可以适当发挥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以推进小学数学授课模式的合理创新。
结束语:综上所述,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模型思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跳跃性,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很大提升,同时有助于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条理性和严谨学习的能力。当然,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模型思想的培育要细致有耐心,以逐步渗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数学模型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程度,使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成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19(07):29.
[2]李炳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128-129.
[3]蒋福华,马恩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A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