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苏月春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不断深入
        苏月春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黑支果乡中心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一直在变革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发现的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拘泥于通过阅读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阅读同时还与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和整体的素养以及语文的语感等相联系,阅读是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出的行为动作,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任何一种学习之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对语文来讲,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是有必要的。而在小学时期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进行阅读的理性思辨打下基础,即多角度,多层面领悟文章内涵,用理性思维思考文章表意,客观看待文章内容与作者的观点。这类阅读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客观思维极为有效;有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1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我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即便如此仍存在一部分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提不起兴趣,阅读数量未达到标准,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私人感情、文学素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学们的思考方式能力。同学们在有效阅读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扩充自身文学知识容量,进而提升自身的创作书写技能。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同学们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锻炼,增加同学们的对书籍阅读的好奇心,将被动的、任务型的阅读转化为主动的、能力提升型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部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识字能力。但是学生积累过少,阅读也会有一些障碍,长期如此学生就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学生日常积累太少,而且无法与生活相联系,学习来源于生活,其实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到很多,但是学生不留意,就没有收获。还有就是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不得到及时的调节,就会一直没有进步。生活中事物的积累和以往看过的文章片段留下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见得多,才能想得快。
        2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2.1 阅读教学的教案成为一种模式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教案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准备工作。但是课堂是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总是按照教案去进行的,这就导致了教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整合。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都是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教案的编写也是十分地详尽,对于教学的内容也都是充满着包含性的。

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老师完全的按着教案的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生的思想内容并没有很多的关注,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进行发挥的思想创作时间;二是教案的内容并没有很完整的进行实施,很多情况下老师对于整堂课的节奏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这种情况时常会导致学生掌握不了课堂的主题内容。最终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就是实际地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与教案的理想预期教学结果完全的偏离。
        2.2 对于学生阅读教学的方式过于花哨
        学生们对于新型的教学产品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也利用这一点,通过一些新型的教学工具进行学生们的阅读教学,例如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精简的微视频等进行阅读教学,也有很多的老师通过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对新型教学工具的新鲜感,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很多的例子表明,学生对于新型电子产品的沉迷会出现过度依赖多媒体、短视频等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十分地不利。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3.1 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
        尽管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教育工作更加偏重于考试分数,一些作答标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一些常规的教学问答:阅读文章——提出思考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作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在这样的常规互动中,学生的阅读不够透彻,对文章的思考不够深入,就会局限学生的阅读认知。而阅读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思考能力为主,而非仅仅对单一问题进行解答。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理性思辨的个性化,而非否定学生的一些与标准不同的想法,只有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才能更好的设计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办法。
        3.2 深层阅读之后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例如写景类文章,作者除了描写景物,还会有抒发自己情感在里面的句子。有的文章里比较明显,有的文章里比较隐晦,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那么这种类型的文章自然而然需要学生去挖掘作者的感情,或者从一些比喻句子里可以发现作者将景物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比成这个呢,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在读完作品读懂作品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多练习,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去进行自己的写作,多多投入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学到的技巧去进行练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规的问题,从而导致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受到了限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曾燕虹.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
        [2]张雪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8,(15),123-124.
        [3]高如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7),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