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朱清
[导读]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之时要抓住知识点,让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思维的方式来理解其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织金县第三小学  朱清 552100

摘要: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之时要抓住知识点,让学生能够通过理性思维的方式来理解其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一个初始阶段,此时对其思维能力予以培养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并且采取措施对其数学思维能力予以有效培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思维意识 思维习惯 培养
        引言
        对数学学科而言,其实最核心的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的运用,怎么样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其实是数学教学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着不好的现象就是老师仍然在课堂中占领着主导地位,而学生还是以被动的思维模式跟随着老师进行课程的讲授,基本上很少有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那么怎么样让小学的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的眼光用数学的符号来描述这个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这就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没有聪明与愚笨之分,相当一部分孩子之所以在数学上表现出思维迟钝,是缺乏必要的训练与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他们不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思考,没有正确的有效方法就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學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不仅重拾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思维方式都是一个重大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要想让思考引领学生进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活动创设优良的氛围。问题能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或者是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练习中产生错误的时候所提出的。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做。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当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能够回答出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新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此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以表扬,从精神上鼓舞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为自己所带来的喜悦感。
        (二)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探究,这也需要教师做好外部引导,通过经常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思维,并且通过探究来得到最后的结果。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都会选择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这样让探究过程更为高效,学生也能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内容,使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的重点内容,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较为困难,习惯了整数之后再学习小数点后面还有几位数,这样在学习起来难度较高。


对此,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知识点,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课本或者是互相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形成探究性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此过程中,就是可以提问小组成员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得到答案。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转换能力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逐渐的崭露头角,其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不仅仅提升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还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聚精会神的听着教师讲课。再加之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更是将多媒体技术推向了大众的面前,几乎所有的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都在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的讲授。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也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章节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进行演示,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知识点更为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透彻、更加牢固。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的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要讲授知识的时间,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课堂效率的提升,更是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转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以后小学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差异化教学方法
        数学中的许多题型答案是固定的,可是解题思路是多样化的,教师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其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例如,兰兰家10月份的电费是72元,是9月份电费的9/10,问兰兰家9月份的电费是多少?9月与10月的电费共多少?在计算合计费用时,有些同学会采用72*(1+10/9)来计算总费用,有些是会先求出两个月份的费用再相加。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先向学生讲解第二种一般的解题方法,然后再针对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讲解第一种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鼓励表达,增强学生的思维条理性
        数学语言的发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益。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其实是对自己思路的又一次理顺,因此,语言表达可以增强其思维条理性。比如,学生完成一道分数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题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的运算思路、过程讲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清整个运算思路,从而加深对这类运算题目的印象,当然其数学思维条理性也将随之增强。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未来数学学习道路的基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进步去更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一直都用一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爱上数学,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收获良好的思维能力这个获益终身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何善龙.浅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29):182.
[2]李德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9):188.
[3]马丽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