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黎兰 杨晓琼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黎兰 杨晓琼
[导读] 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学生在认知层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美姑县民族初级中学   黎兰 杨晓琼

摘要: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学生在认知层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对提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对文章内容加以深度探究和理解,在丰富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积极探究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但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听讲和笔记记录,但当考试时却对拓展性文言文题目感到无从下手,知识逐渐的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再或是产生厌学情绪。根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文言文与其他知识内容相比的难度更大,成绩提升效果不明显,教师应当着重重视这一问题,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加以探究。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涵盖了思维活跃性、注意力集中性、学习的参与性以及情绪的认可性等几大特征。对于文言文来说,字词含义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阅读和解析过程较为枯燥,并且很难有效的掌握行文中心思想,以至于学生难以激发起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倡导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为更好的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潜能,需要有效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为学生梳理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相应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文言文解析教学方法的讲授,让学生可以掌握方法进行自主探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言文教学当中。
        (二)强化教师古文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另一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明白“道”的含义才能够为学生进行“授业”,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古文修养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处于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完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这一情况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优势在于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挑战则是如果教师仅是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所谓的“名师出高徒”既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处于较高的状态,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引与帮助。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以人格魅力和知识讲授感染学生,有效的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



        (三)以阅读促进学生字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字词掌握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假如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词与虚词积累,文言文教学则会成为形式化内容。文言文教学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但由于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学生需要在课外进行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作品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对文言文课外阅读的重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理解能力,增强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古文版的文言文优秀作品,如《岳飞全传》《上下五千年》《古文观止》等作品,当学生课后阅读后存在不理解的内容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运用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文言文素养,拓展知识领域,以此有效的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
        古人云:“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都非常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文言文当如此,有感情的诵读也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要旨。其中,大声的朗读,口熟成诵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此,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能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去理解文意、体味情感并且去感受作品构造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的能力。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还能够弄清其义,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起教师的指点还要好许多。
        (五)深入解读领会文本内容
        文言文的教学要讲究“炼字”,因此,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品味文言文的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文章的把握,这样可以逐渐地加强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培养兴趣。比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的大意主要表达的是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以及自我排遣,同时还表现出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文章中有一句写景的好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传统的教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直译的方式直接把白话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把其中的美感完整地发挥出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几句写景的句子营造出一个自己理解的意境来,然后再动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美景都写下来,这样比起教师直白的灌输教学效果会更好。
        结语: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与素养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言文学习探究当中,切实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秀莲. 分析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信息周刊, 2019, 000(042):P.1-1.
[2]吴韩. 探究提高初中古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10):183.
[3]苏博. 吟诵教学在初中古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简析[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31):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