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摘要:本文在对多利益格局下社会阶层间冲突的控制和协调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多利益格局下社会阶层间利益协调的合作博弈思路。
关键词:多利益格局;社会阶层;博弈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从根本上引起了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多利益的格局。社会分化而导致的阶层关系调整、群体利益冲突与矛盾、潜在的压力团体现象和利益竞逐与博弈已经日益显著,因此,如何协调阶层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控制和协调有不少的理论研究。Szelenyi & Kostello(1998)提出一个制度主义的理论纲要,这一理论认为不平等由制度来解释,而制度变迁又由阶级之间和阶级内部的争斗来解释。Li Yi(2005)从历史沿革角度挖掘了产生社会分层以及引致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社会体制原因。Shen,Jie,Benson(2008)也强调,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多方协商机制来协调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也就社会阶层间利益博弈的机理和协调途径作了积极的探索。首先,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是否和谐。杨继绳(2011)从社会阶层这一社会横断面入手,深入分析中国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另外,还有通过对国内外社会阶层结构的比较研究从全球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当前我国阶层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其次,对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冲突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王伟同和原野(2007)认为,体制性制约和利益博弈平台的缺失是冲突不断激化的内在原因,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关键。马广海(2011)研究表明,阶层意识是一定社会阶层成员对于社会不平等状况的认知、评价和感受的综合反映,它既包含作为阶层成员个体的主观意识方面,也包含作为阶层成员共同认知的集体意识的方面;社会转型以来,较为突出的冲突性或对立性则是目前阶层集体意识的重要特征。最后,也有一些学者力图积极探索协调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如认为现阶段构建合理、公正、透明的利益阶层博弈关系具有现实基础以及法律调整机制在平衡阶层利益冲突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的。
综上所述,虽然这些研究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博弈过程与运行机理的研究也很缺乏,政策性建议的实证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因此,通过建立社会阶层间博弈模型体系研究多利益格局下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复杂博弈过程,揭示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主体冲突的微观机理、演化趋势及策略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促进多利益格局下社会阶层间利益协调的合作博弈思路
1. 划分社会阶层间博弈类型的利益互动法
尽管从不同的视角,有许多种社会阶层划分方法,但从实质上讲还是个利益问题,为此,应该以利益为纽带完成对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的划分问题和基本博弈类型的确定。社会关系实际上是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由于任何社会群体是以对彼此行为的共同需求为基础,并某些规则发生相互作用的成员所组成的集体,是存在某种关联的成员集合。由于社会群体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通过利益间的相互影响而外现出来,因此,每个成员的利益变化是群体中各个成员(包括其自身)共同努力的结果。
2.建立社会阶层间动态演化博弈体系
和谐社会的构建实则是旧的利益关系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关系不断形成的动态序贯博弈过程。而现实中不同的群体成员往往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决策习惯,教育信仰等,又由于每个成员可能会依据以前各次合作的历史信息进行决策,这就决定了每个成员有可能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合作意愿度。因此,现实中的群体往往不是直接在均衡平台上运作,而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动态演化过程,如果监控机构能及时地预测群体成员合作水平的走向,就有可能在群体出现低水平效应或崩溃的均衡之前及时地调整博弈规则,以提高群体的合作水平。也就是说,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博弈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的静态博弈,相反,却是非线性、随机性、动态性、非均衡性和时滞性的,而且还受诸如整合文化、价值观、预期收益的影响;另一方面,目标函数动态性与组织行为的复杂性也必然导致博弈行为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通过非线性动态博弈理论来描述、分析和探讨博弈的复杂性及其演化趋势。
3.开发社会阶层间动态博弈预警系统
多利益格局下不同社会阶层间呈现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元化、博弈平台多样化、博弈过程复杂化等特点,要求我们不仅了解分配博弈、契约博弈、权益博弈等一系列子博弈,更需要关注这些子博弈交织缠绕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复杂性聚合博弈体系。因此,对不同社会阶层间动态博弈过程的监控,对冲突状态偏离预警线强弱程度的观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为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以提前采取预控对策。
4.建立多利益格局下社会阶层间利益协调机制
机制化的合作博弈规则起到了使群体成员在博弈过程中能正确预期他人可能的战略选择,从而减少群体成员互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由战略冲突引发的各种交易成本。反之,博弈成员也会由于心理平衡的打破而产生趋于该均衡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呈现宏观上不协调的行为。因此,设置促进合作博弈的机制则应首先应识别他们的动机,因为人们的心理状态需要维持一定的平衡。为此,需要通过建立利益博弈协调机制以实现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个人理性与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集体理性的统一。由博弈模型推导出的协调机制,是推动冲突博弈均衡向合作博弈均衡跃迁的内在动力,是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不会偏离Pareto最优解的稳定阀,因而,也是促进多利益格局下不同社会阶层间合作博弈的重要保障,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控制器。
参考文献
[1]Li Yi.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5.
[2] Shen,Jie,Benson,John. Tripartite Consultation in China: A First Step towards Collective Bargaining[J].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8,147(2/3).
[3]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6.
[4]王伟同,原野.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阶层利益冲突对策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 04期
[5]马广海.存在、认同与冲突:转型期我国社会的阶层意识概览[J].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