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张丽
[导读] 近年来,学生的教育水平有了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档案的数量也跟着剧增,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遇到了明显的困难。
        张丽
        绥化市北林区建设局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近年来,学生的教育水平有了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档案的数量也跟着剧增,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遇到了明显的困难。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以下对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引言
        高校的学生信息管理需要成为社会认识一个高校评估能力标准的重要参考标准,是学校进行资源整合、相关活动和考核审评都必须需要的资料根据,也是该校覆盖有关信息的证明,学校的应有的职责是使我们的个人信息能够得以全面评价。这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在面对现在的巨大强烈的就业压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
1高校档案数字化的优势
        1.1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高校档案是档案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编目、归档入库的有保存查阅价值的历史记录,其目的是提供利用,只有提供利用才能使档案价值从静止转为动态,才能为人所认识、运用。档案价值具有隐蔽性,只有开发利用,才能使档案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档案数字化后无需入库调卷,只需通过网络输入检索条件即可立即查出所需信息,简化了查档流程,在同等时间内,档案工作者可为多位查档者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了利用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使利用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除此以外,档案数字化可减少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入库调取纸质档案的时间,使其价值得到充分提升。
        1.2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的创新管理,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不再需要依靠档案直接管理,实现了存储实体和虚拟存储的共存。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数字档案管理的效果强调了人与计算机的双向互动,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高效。
        1.3减少纸质档案磨损
        高校档案馆收集保管了大量反映学校创建、变迁、发展、建设等历史过程的各种载体的珍贵档案材料,广泛服务于校内外各个部门和个人,具有历史悠久、类型齐全、受众范围广、利用频率高等特点,许多档案材料已有不同程度破损,频繁的调档查阅更是不利于档案长久保存。而档案数字化简化了调卷流程,用电子版和扫描件代替纸质档案,将其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挂接至目录文件下,再次利用时只需在系统中检索即可,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而无需再调取原件,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保存得更加长久。
2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的现状分析
        2.1学生档案的派收工作负责不够
        因为我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进行,国家不对大学毕业生开始一起地包分配,学生所在地的对应组织也就没有了负责和保留学生个人信息的义务,产生了对毕业生个人信息管理的轻视,加上不简单的信息传收程序,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在该过程中丢失了,这给我们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难处。
        2.2管理者档案意识薄弱
        一般表现为档案管理者观念落后、对学生档案重视程度低,只是按照相关文件的归档范围收集一些必要的档案材料,对于学生成果过程中的细节材料往往会被忽视,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多种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入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档案的完整性,这就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产生档案资料隐患问题。


        2.3保管制度不完善影响了档案的充分利用
        信息成案保管就是为了我们方便以后再次使用,但是因为没有对信息的保管工作引起重视,常常会导致信息袋子不按时归还、遭到修改等情况,产生了个人信息的丢失和失效。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教学的工作与该类资料的记录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却时常出现制约它发展的事情,不能真正有效提升高校该类工作质量,所以,该管理人员一定要一直探索解决现在问题的新措施,新对策,提高高校该类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高校的充分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3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提升策略
        3.1有效提升数字化意识
        通过开展讲座、课程等专题教育及数字化技术培训,强化数字化意识在高校档案工作者心中的地位。2019年,国家档案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其中对档案专业人员业务素质、管理体制、内容方式等作了明确要求。可以以此为依据建立规范的培养机制,合理安排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的数字化意识。此外,还可以积极推进高校档案工作数字化变革,不断引进数字化技术,以这种方式倒逼档案工作人员形成并强化数字化意识。
        3.2学生档案数字化创新管理要点
        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创新的管理重点是档案数字化后实施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业管理过程。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包括理论知识、模型建设、档案开发等。在这期间,通过数字管理,学生文件可以全面应用档案数据,在对数字档案的内容和特征进行直接分析的同时,学生获得在线咨询服务或在学校档案系统中以适当的图像和格式建立个人档案是非常方便的。根据档案的特性,创建数字档案与管理不同传统的这是通过数字化充分显示学生文件夹内容价值的先决条件。
        3.3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聘用精通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员或精通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对现有的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开发、引进、运用适合高校档案工作的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努力完善由客观因素差别形成的档案管理不完善问题。想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也只有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档案馆才能具备迎接数字化时代各种挑战的能力。
        3.4优化档案收集流程
        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的档案产生时仍然以纸质版为主,需对其进行数字化转化。首先,需要将所有纸质版材料分为需数字化档案和非需数字化档案两类。非需数字化档案,可能是因为不具备数字化价值,或者是处于保密需求,而不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化,这类仅保留纸质版资料即可。需数字化档案在生成以后,就应当有专人安排进行转化工作,根据档案类型和产生频次分为定期转化和按次转化两类。对于偶然产生,产生频率比较低的档案,可以采取按次转化的方式。对于经常性发生、定期产生的档案,可以采取定期转化的方式。将档案材料的归类、收入工作前置,可以减少档案的流转程序,最大程度上避免档案的丢失。
结束语
        数字化素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档案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应牢牢把握数字化素养的内涵,理性分析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高校档案工作者数字化素养,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变革提供有力支撑,为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宝.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研究[J].长江丛刊,2020(12):133+135.
[2]米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弊端分析[J].现代交际,2020(07):199-200.
[3]彭荟吉.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建档案,2020(02):31-33.
[4]葛咏.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9,26(09):50-51+53.
[5]丛日丽.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C]: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2018:286-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