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飙1崔星2 樊祥春3
1身份证号:43250119870827****,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22119790902****,陕西省
3身份证号:15212719880119****,陕西省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数量也变的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场地需求,建筑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明朗。但是在建筑市场中,有众多的建筑企业参与竞争,为了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需要掌握高新的技术,提供质量更高、稳定性更强、承载力更大的建筑成果。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经济成本与性能均较为优秀的技术,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建筑企业的技术优势,应当在使用高支模技术时充分地体现出其承载力强、经济以及方便的特性,从而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施工质量是评判建筑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正确运用带来的高效成果为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创新带来了重大突破。要高效地运用高支模技术,首先要明确高支模的施工工艺特点,掌握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将高支模施工技术自身所存在的可塑性强、承载能力大等优势充分发挥。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及技术要点
1.1技术概述
目前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内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大面积应用,但高支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技术困难性,高支模由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模板作为支撑,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安全要求极高。应设置四排纵向垂直的剪刀撑,水平支撑在支架的四周,保证施工过程中高支模能够正常支撑,以此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1]。
1.2技术要点
高支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业,具有可塑性强,承载力大,稳定性强等优点,对施工过程中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高支模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技术人员在高空中进行作业,施工单位要加强安全措施,将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工程开始之前,基础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场地进行勘察,对相关器具进行检修,根据实际考察严谨分析当天可能遇到的情况并做出相对应的对策,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在工程进行时技术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并要求相关人员随时关注施工进程,对整个工程进行实时监控,保障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为了追求工作效率而产生的人身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2.1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材料,对高支模施工选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制作模板的木材从外观来看必须要平整无孔洞,钢材应该涂有防锈漆、无打孔,特别要注意木材要进行防霉、防虫处理,钢材要避免碰撞折弯。第二步要进行参数设计,以板高支模采用满堂架钢管支撑体系设计为例,按照设计规范要求,顶部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大于200mm,立杆上部自由端长度不得超过300mm,否则需加设纵横向水平杆;距楼面200mm高设一道扫地杆,立杆底端布设300mm×50mm垫板,立杆纵横向间距0.8m,步距1.5m;纵横每十排立杆加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楼层面夹角为45°~60°;满堂架体系和先浇筑的柱体或墙结构拉紧顶牢,梁板下立杆纵横成行,水平横杆全部贯通;板下支撑体系水平杆全部延伸到梁下与梁下立杆或水平杆连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最后要根据设计方案预先制作模板,与模板制作部门和加工厂进行对接,就模板尺寸、型号等设计问题进行沟通确定可操作的模板制作方案,加工厂按照模板分类和制作要求完成后,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涂刷脱模剂,按施工进度运输至现场模板存放区有序堆置、合理保管待安装使用。
2.2外框架梁柱施工
在高支模安装的过程中,外框架梁柱数量较多,且分布较为密集,因而其施工较为困难和复杂。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必须安排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采取逐层施工方式循序完成。实际施工时首先要科学合理设置梁体位置,结合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采用泵送法分段和分层连续浇筑,自梁中端向两边依次进行;浇筑完成后,在确保浇筑质量的情况下需要调整支柱横梁下方的水平拉杆,使其顶部位于主体的两面,确保脚手架和层面的梁柱水平连接,并且连接稳固有效,使高支模结构能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2]。
2.3高支模安装
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一般会针对该技术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首先要审核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将此定为施工指导重要依据,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同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为高支模安装工作开展提供合理的指导;主体安装前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分层压实支顶基础上的回填土,排查安全隐患,采用硬化和加固地基处理技术来保证高支模支撑体系基础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沉降和塌陷等问题,使架体可以安全顺利完成;全面掌握模板安装技术参数,确定安装位置,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对轴线进行准确测量,定位梁线位置、门架位置,以墨线标记安装区域,根据方案设计和位置信息安装纵横向扫地杆、梁和楼面模板等;定期检查高支模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确定直角扣、线钉的固定情况,保证安装支架和钢管轴线垂直,及时拧紧松动的扣件。
2.4混凝土浇筑施工
模板与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浇筑前,首先要检验混凝土原材质量,确定合理配比,其次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按照浇筑的流程进行施工。对于梁柱不同的施工部位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例如墙柱和梁板需要分开浇筑,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养护到强度达到70%后再依序完成剩下部位的浇筑作业,并且墙柱由于高度原因需要按照每500mm一层的厚度分层浇筑,上下层要控制好浇筑时间,且柱还要进行二次浇筑,全面保证凝结强度。
2.5质量验收
为有效提升验收工作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构件检修和质量巡检,另外在完成高支模的一系列施工流程后,首先要保证作业面干净整齐,以便有关人员开展质量验收工作。为了严格把控验收阶段的施工质量,需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监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以高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对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及时整改质量不达标的施工内容,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确保高支模承力部件的质量合格、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例如以抽查方式检验扣件以及支架钢管的厚度,检查纵向支架与底座的距离,特别是支架高度、梁模板起拱高度、高支模的结实程度和垂直度,及时更换与规定不符的施工扣件,保障各层有足够的承重力,提高高支模的施工安全系数,保证高支模的平稳性,为后期土建施工安全打好基础[3]。
2.6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是为了高层主体施工提供辅助力,因此在完成任务后需要进行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标准且经过质量验收后,经审批确认后方可按照拆除方案有序进行。拆除前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防止高空坠落事故,也避免钢管等主构件砸伤建筑主体;拆除时要遵循先支后拆、先板后梁、先非承重后承重的原则,并且要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从上到下的顺序;模板要一次性的全部拆除,拆除时要避免较大的振动和撞击,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因此要先松动模板的顶托,并拆除胶合的模板,逐步拆除支顶架直到全部拆除完成;拆下后的模板要按照规定妥善处理,先进行清理,检查构件和模板的外观和性能状态,对可以回收利用的部分按照指定的地点进行登记存放,对质损件进行维修处理以备下次使用,已腐蚀的部件、严重损坏的构件要进行更换。
3.结束语
高支模具有稳定性高、承载力强、经济性高、操作方便的特点。但是当前对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易发生生产事故、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有待提升的问题。在应用高支模的技术的时候,应当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对高支模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慧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03):97-99.
[2] 戴克任.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居舍,2018(32):27+33.
[3] 赵湘.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