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俏莉
阳江市阳西县丹江小学 邮编:529800
摘要: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也逐步改变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提升学习素质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未来长远的学习发展更有着深远的意义。综合性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未知的新大陆,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它摒弃了以往语文教学中迂腐的教学方式,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综合性学习从观念到教学实践无不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学识提出考验。本文将探讨用何种策略掌握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从提出理念到实践操作往往很难实现,实现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光仅仅是喊口号做表面功夫,应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启发,从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入手,真正树立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探索出体现此理念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并通过实践不断深化改进。
一、如何定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观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具有生活的外延性这一学科特征,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科书是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范本”,在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不敢离开书本的条条框框,致使教师教学呆板、学生思维狭隘,在这种主流的语文教学方法下,教师只会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围绕课文进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分析,咬文嚼字,脱离与生活的联系只会一味的背诵,造就了一批批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枯燥无味又毫无效果的。而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要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活化”教学,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和教学内容要与生活靠拢,与生活息息相关,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转化,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下使综合性学习得到学生甚至家长的认同,让综合性学习逐步成为学习主流。
以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观念是传统狭隘的,既要摆脱为学语文而学语文的单一学习模式,也要掌控好度,把握住语文的着力点,避免因为选题泛化,出现的“非语文”因素太多被其他学科覆盖所导致的“无语文”的失败教学。在综合性学习中,如能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既能使学生学习到不同学科的丰富知识,与语文知识交叉运用,还能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素养,但语文综合学习的主体是语文,既不能完全代替其他学科,更不能主次不分,磨灭掉语文的精髓,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调整,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专注学习过程成为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之一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其实重点就在于“学习”二字。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要求如何“学”。学生应该如何去“学”呢?在新课程提倡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根据不同的活动课题制定学习目标和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自我调整,这种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学习“有效率、有成果”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精神。探究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个人能力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课题,然后自己创设一种研究情境,运用各种研究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有明确的分工中开展的互助性学习,达成活动目标之余重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学会沟通协作,学习正确处理组内矛盾,提升人际交往的技能,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进行责任心的培养。
三、利用社会资源为语文服务、加大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
一直以来,在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总很少能成功地将课本知识和感性经验进行整合,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存在学习与生活的“断层”,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学习都是无用功的,综合性学习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一切社会资源均可为学习所用,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充分利用大自然、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社会,丰富学习效果。如《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深入当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所提倡的新学习方式正好派上用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根据活动主题确认学习方向、组内协调分配各自任务;利用走访调查、数据统计等手段进行研究学习。最后小组成员一同进行总结,写出专题报告,这份专题报告里既有个人的成果又集合了大家的智慧结晶,充分践行了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精神。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充满实验精神的课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语文的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多时空多维度的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语文、学懂语文、爱上语文,紧跟新课程的改革脚步,为我国培养更高素质的新时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