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杜丽凤
[导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杜丽凤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素质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核心要求,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趋成熟,小学语文教学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创新实践为其提供了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所创建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学以致用,实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
        传统教学方法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诉求与自主独立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创设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正在被越来越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它的人文性质与共情特征,尤为契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不仅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情感深处,提升课堂体验,使学生从中理解透彻有关教学内容,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下一步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1.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学生融情于境,深度感知与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等,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与感知能力。在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容易联想生活中的情节,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而教师运用丰富娴熟的语言描述能力对情境内容进行补充与美化,能够为学生勾勒出形象生动的饱满画面,增强现实感,还能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同时,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新颖、趣味、情感互通特点可以给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更多参与的积极性。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固有模式,改变了师生之间主导与被动不可扭转的关系,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为基础,在情感上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活跃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在踊跃发言交流之余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2. 将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2.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社会性,它来源于生活,并终将呈现于生活之中。在语文课本中包含着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既能够为学生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又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有力弥补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局限性所带来的想象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同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点,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并主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诉求等,实施具有针对性、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消除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感,带领学生融入到有关情境中去。此外,创设教学情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导入时长的节奏把握,不可过分追求情境的完美程度与课堂氛围营造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目标。
2.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情境体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相较于纯文字的授课模式,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教学基点,充分挖掘课本内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如音乐、视频、图片、AR/VR等的合理搭配,为学生们增强教学情境的体验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深化学生的课堂知识记忆,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有关教学内容,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及情境创设存在难度的知识点,如古物、历史渊源、诗歌场景等较难创设的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丰富资源,多方面向学生呈现其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通过专家讲解视频、动画片展示、布置模拟场景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课文知识点与故事背景,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从宏观的角度对情境创设进行阶段性划分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时候,需要遵循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情境创设原则。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的教学任务进行阶段性划分,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对文章情节、情感、主旨等内容作合理性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涉及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故事背景、蕴含情感进行渐进式的阶段划分,首先在第一阶段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表达形式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风俗习惯、历史人文等,初步形成学生对该作品的客观认知,为学生后续对作品的深层解读提前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在第二阶段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精讲,辅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增强情境现场感,尽量将诗词中的场景构建呈现出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触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第三阶段中,教师在生动愉悦的情境之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的心理进行揣摩与思考,并同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逐步深化学生对诗词蕴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情境的正确评价。最后,教师需要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答疑,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与质疑精神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免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师进行集中答疑解惑,不仅可以帮学生提炼文章中心思想,还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总结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实现高效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参与度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文章鉴赏兴趣与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瑛.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