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敏
山东省荣成市青山小学 2643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十分有利。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较多老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并未注重对多种阅读方法的运用,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 阅读教学 ; 批注式阅读
引言
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学习需求,围绕批注式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阅读。然而,当前大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但过于注重批注内容及答案的统一,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阅读和情感体验。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影响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陈旧单一,缺乏对学生真实需求的有效把握,缺乏对文本内容的灵活掌控,未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场景来选择阅读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缺乏对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有效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其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胡乱批注、找不到批注重点等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涵及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理解,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还应该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以此帮助学生寻找与判断文章重点。
二、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技法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能力等的开发与培养;第二,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阅读教学总是局限于短期的效果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独立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差,缺乏创新阅读意识;第三,阅读教学过于死板,未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薄弱;第四,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章表达的情感,老师总是将之灌输给学生,这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十分不利……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会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下。而批注式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向不一样,其更加侧重于为学生营造趣味、交互、创造的阅读氛围,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会主动去思维、想象、审美、表达、创造及体悟,并养成独立思考及自学的习惯。另外,批注式阅读教学中,通过批注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及能力的提升。因此,批注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能使得学生从小就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及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课前教师要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批注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前,首先应该进行细致的准备,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比如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批注符号(基本的且常见的符号一般都用在什么地方)、批注的类型,以及批什么、怎么批等相关的基本注意事项。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批注式阅读习惯的过程是复杂且漫长的,不可能立竿见影。学生在初学批注时难免会出现不会批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批注示例图,或者将自己所做的批注式阅读的书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爱上批注,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为以后进行课内批注阅读教学以及课后自主批注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批注教学情境,让阅读有声有色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多种批注式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等课文整合在一起,设计问题:(1)中西方神话存在什么区别?(2)中西方神话是否存在相同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尝试通过批注阅读的方式,探寻、捕捉文章中的关键短语、词句、段落等信息,共同解决所设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运用于教学中,结合批注式阅读,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阅读注意力。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神话故事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对文章情节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文本阅读和批注活动中。
(三)运用质疑式批注对文本质疑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思想和观点很容易引发学生质疑。因此,身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抓住这种契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笔者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就提出了疑问:“本课的题目是‘穷人’,可是为什么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呢?”根据学生这一疑问,笔者顺势引导他们找出可以体现到“穷”的语句,以及作者对穷人的“穷”是怎样描写的?以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真细读,并从中勾画出可以表现“穷”的相关语句,再作出点评和批注。而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矛盾之处在于:当今时代,我们到底要做花生式的人物,还是应该做石榴式的人物?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质疑和批注,再以辩论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答疑问。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读,还能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激励自主阅读批注,让阅读具有深度
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批注学习,树立独立阅读的习惯,主动揣摩文本的思想感情、用词用句、整体结构等,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及审美的能力。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同时指引学生积极汲取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将同一单元的其他课文联系起来批注阅读,深度感知这些文章的魅力和精神内核。在批注阅读之后,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和分享,提升阅读感知能力。
(五)运用联想式批注升华阅读情感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圆明园遭受侵略者毁灭的凶恶行径,促使他们产生爱恨交织、激情难抑的思想情感。笔者此时可设置话题:“同学们,你在此时此刻最想对清政府或侵略者或身处北京城的老百姓说些什么呢?”有助于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抒胸臆。
结束语
批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因此,老师需要对批注式阅读法进行深入研究,将之辅助阅读教与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覃海琼.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读写算,2019(30):183.
[2]吴英.小学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4):14.
[3]崔洪洲.应用批注式阅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1):9.
[4]丁敏,王苏.批注式阅读,让阅读更有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2018(33):143.
[5]许慧琴.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上),201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