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胜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红岩小学 云南省曲靖市 655815
摘要:小学语文从古代传承至今,融汇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这可以使小学语文老师把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之中融会贯通,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而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作为学生思想形成的启蒙阶段,通过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能有效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相关的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具备良好民族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现状
1.没有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教学习惯,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放在首要地位,没有正确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忽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
2.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基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的发展趋向于多元化,在各类文化的碰撞下,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也有着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的落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3.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不重视
面对如今这个把成绩看得极为重要的社会现状,学校更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极为重要的标准,所以学校会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对于学生素养和品德的教育。这使得本就疲乏于文化课的小学生对于其他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疲乏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严重不足,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十分困难。
4.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注重背诵,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许多人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基础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要能背诵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就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和看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及时地纠正这一错误的思想观念。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大多采用单一的、背诵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背诵。例如,有的教师讲述《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只是带领学生们读几遍,然后就布置背诵的作业,而对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没有进行深入讲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真正掌握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策略
1.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作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日常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和品德修养,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综合提升。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中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延伸教学,对为了实现强国梦想所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优秀文化以及品德传承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民族责任感。
2.把传统文化融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单独的把传统文化作为一项任务,倒不如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触了解传统文化,这样的效果比直接去生硬的去传授好地多。
例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应该想着不劳而获,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拔苗助长》则告诉我们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要脚踏实地,不应好高骛远。通过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小学生不仅学会了其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古文中的字形字义,同时也很好的了解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这样一举两得的措施,应该在传统文化教育之中多加运用和体现才行。
3.在文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就需要在汉字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文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记忆力。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汉字,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在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作为向学生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在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促进语文教育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这样也能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效果的提升,从而使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文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知晓善恶,成为德行优良之人。
结语: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日常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传统文化教学的高效开展,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民族责任感的同时,具备优秀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154-155.
[2]徐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65.
作者简介:姓名:李根胜 出生年月:1962年8月 性别:男 籍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高中 职称: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邮编:655815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红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