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罗丹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也逐渐
        罗丹
        蕲春县大同镇何铺小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5334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目前较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受到农村教育环境的诸多限制,所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这也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就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其本身有着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和德育教学优势,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优势,进而能够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秉承着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由于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普遍缺失健全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这也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甚至还会有部分留守儿童经常出现厌学的消极心态,此外如今留守儿童也是穷人家的富二代,不好管理,家长对于孩子也比较纵容,对学习成绩也没有过多的要求,这也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课堂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此外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往往自律性不高,对课堂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以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生动、适宜的教学场景,从而调动学生多层次的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情感和积极情绪,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展和顺利进行。
        例如,以《观潮》这篇课文为例,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是很难见到涨潮的壮观景象的,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我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为学生展示了一段钱塘江涨潮的视频,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画面生动、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讲解再配上应景的音乐,学生都陶醉其中,对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发出赞叹声,我也趁机向学生介绍与这一“天下奇观”有关的背景知识,并顺势引出课文内容,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运用多媒体实现良好情境的设置,点燃了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耳、目、脑等多层次的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跟父母相处的时间较短,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因而有着强烈的被倾听及表达自我的意愿。基于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人文性较强的特征,为留守儿童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如、流畅地表达自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走月亮》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为例,我就摒弃了以往拿着课本和教参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模式,利用“走月亮”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走月亮”这一词组的看法和认识。鉴于部分留守儿童较为内向,不敢在课上开口发言,我也给予学生充分地鼓励,让学生充分放松下来。渐渐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我也继续向学生抛出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走月亮”的经历,是跟谁一起“走月亮”的等等,并成功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课本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如此,便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轻松、自由,从而放下芥蒂、敞开心扉,以精神饱满、乐观的心态投身于语文教学中。


        三、秉承用爱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独立人格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因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家庭教育的缺失,而且还包括农村教育理念的落后,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的身心发育问题等。所以,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上,教师应当秉承着用爱育人的教育理念,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留守儿童,要做到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针对具有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心理疏导,以此来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独立人格,促使学生能够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能够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于具有显著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而深入了解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便于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比如在课堂上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交流,积极提问学生和鼓励学生,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自信心,还可以在课下积极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友好交流,试着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留守儿童的信任,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
        四、发掘乡土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许多留守儿童都生活在地处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因而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与城市的学生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较为薄弱。再加上,许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对于自己是出身农村而存在着自卑的心理,造成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都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发掘乡土教育资源,试着让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生存的家园,促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双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睛。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理解。
        五、结合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对于语文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内文章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根据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年级教材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训练其阅读能力。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尤其匮乏,主要是学生的父母对于课文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给孩子购买课外书。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父母联系,解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父母主动购买课外书,从而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准备[2]。
        例如,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先选择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之后设置阅读任务,让每名学生每天阅读若干页书,若干周之内阅读完一本书。每当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和进行测试,比如开展阅读交流会,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进行阅读成果测试等,根据成绩进行相关奖励。在书目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中国寓言故事》、《昆虫记》、《中国传统节日》等。
        总之,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综合考虑出发,在给予学生充足关爱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和学习空间,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邹娅.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8
        [2]李洪兰.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作者简介 :姓名:罗丹 出生年月:1988.07 性别:女  籍贯: 湖北蕲春县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 二级 研究方向: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 邮编:  435334 单位:蕲春县大同镇何铺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