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兰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龙头庵中学419508
摘要:初中教材的阅读材料地道而丰富,对于写作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很好的借鉴与学习内容,而如何通过与阅读材料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与学习阅读材料的表达,最后熟练运用于写作中,是英语老师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基于此,以下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
引言
初中英语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随着我国国际化地位的提升,英语对于我国学生来说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学习英语就要从小抓起。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过于零散,自初中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英语,所以,此时是培养学生英语认知的好时期,若在初中阶段没有落实学生对英语认知的教育,那么会直接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
一、“以读促写”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各种英语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表达,灵活的应用各种知识,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补充学生写作做素材,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格式以及各种技巧。同时,科学的阅读模式在实践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以读促写”的方式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灵活的应用。在这整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对词汇、句型的应用,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写作灵感以及思路,可以说在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可以在根本上强化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农村学校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想要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教师就得先分析现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根据目前的状况,我国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想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就得让学生根据写作主题和相关提示进行写作。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英语内容并不能独立进行教学,知识间的互通性挺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其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写作质量得到提高。首先,在传统教学中,就因为教师没有将写作这方面注重起来,所以导致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不是很完整,写作时字数也很难达到要求,质量还不达标。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因为教师很注重学生的词汇量,所以经常会让学生背诵词汇,但是学生因为语法掌握得不够熟练,导致其在写作的时候内容缺乏条理,让很多人理解不了。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情景教学,提升兴趣
要结合阅读与写作的课程,可以先从课堂形式上入手。情景式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情景式教学,营造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英文语境,前置的阅读课程给学生呈现出地道的英文思维沟通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的阅读授课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在此时加以相关的单词、短语的巩固,能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情境教学需要互动,在互动中,学生根据之前的英语语境思维与相关的单词、短语的积累,能够在接下来的互动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模仿开始,逐渐到运用自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这一章节时,课堂完全可以情境式教学形式开展,通常学生表达“在家待着”时,往往偏向于使用“I stayed at home.”就结束了,但是书中给出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I just stayed at home most of the time to read and relax.”这句话把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都一次性表达完毕,老师在前期教学中可以加以展示与举例运用,随后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改写与表达。通过表达,自然会提升写作,因为“能说”,就很容易“写出来”。
(二)懂得融会贯通,增强写作感知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阅读通常会分为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难度逐层递增的。所以,教师要注重不同环节的内容设置,当学生对某个环节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们就会出于好奇心去紧接着了解下一环节的内容。但是这仅仅是学生对文本大致的阅读,所以,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进行一次精读。粗读可以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细读可以了解到其中一些隐藏的含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若想要有效地发挥出阅读的作用,就需要对其分门别类,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所接触到的阅读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就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为今后的写作练习做铺垫。从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法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一些固定句型,这些内容若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将会极大程度上增光添彩。
(三)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词汇教学,为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英语阅读教学能为英语写作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初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英语词汇或者常用句式。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注意阅读材料中要有一定的生僻词,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掌握词汇的意思,并将词汇积累在学习本子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英语词汇量的不断提升。教师还需提醒学生积累一些英语格言警句,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以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为英语写作构建更大的英语语料库。另外,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限制,我国小学英语的基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导致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难度的增大。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讲解以及时态的转化和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从而增加学生的词汇基础知识积累水平,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阅读指导
到了正式的阅读环节,教师需要做好综合指导工作,所以必须对阅读材料做好充分而又完善的准备,加强综合性考虑,关注到阅读材料的难度与内部衍生的知识点,挖掘阅读材料当中包含的写作要素。教师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更具条理性和目的性,更好的促进阅读和写作的连接。当然以上工作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当中完成,而在阅读课堂上就是要做好耐心的方法指导和方向把控,鼓励学生在阅读材料当中尽可能的提炼技巧和方法。对于文章当中的重点词句,教师需要划重点,并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反复分析,增加语法句型等知识的积累,为创作打下基础。例如,学生在food and life style这一阅读材料的阅读当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型有:How often do you eat cake?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How long do you watch TV?而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需要着重积累的单词短语主要有:every day, seldom, never, less than, more than等。学生在阅读当中掌握了这些要点之后就可以在相关主题写作当中轻松调取,当然也会给阅读理解带来更大的便利。
(五)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文章续写
当前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开放性结尾,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续写的过程中,也能够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认知,以及知识点的运用。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学习教材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而续写显然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两者相结合,“以读促写”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只限于对教材课文的读写练习就不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事实上,中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老师鼓励学生续写就可以帮助释放学生想象力,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例如,初中英语有这样一课《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这一课时结束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续写作业,鼓励同学们对这个小故事进行续写,“猜猜他还会遇到哪些预料之外的事呢?你有过哪些预料之外的事?”,这也属于中考之中常见的题型,进行这种续写可以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贴近生活,也能够为中考做准备。
(六)综合读写,巩固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以读促写”的最好方式就是将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技巧进行充分的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写作能力,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一些知识,然后在设计一定的监测作用,让学生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hometown,学生就会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延伸与巩固,进而在书写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语法,可以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巩固了情态动词的应用方式。可以说要想让学生灵活的应用各种英语词汇与语法,必须要基于仿写开展,让学生基于文章的基础句式、结构对其进行转换,进而逐渐的扩大自己的文章内容,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文章中的重点句型以及词汇。
结束语
英文学习不是单方面的单词积累与语法学习,它是一个整体的英文思维与英文表达的综合学习。在学习英文的时候,也在学习这种语言背后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此,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创设一个比较立体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吴红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考试与评价,2019(11):73.
[2]俞中瑜.简析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如何促进有效写作教学[J].中华少年,2019(31):203-204.
[3]李小琴.关于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8(29):174.
[4齐玲林.“以读促写”法在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之实证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5]潘杏菊.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方法的运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8(02):159.
[6]董雪.“以读促写”在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