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赵一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得到了重视,如何运用特殊的学习形式培养正确的学科理念、思维模式、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是重要研究内容。美术核心素养分为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诸多内容。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重要节点。为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赵一    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校  62820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得到了重视,如何运用特殊的学习形式培养正确的学科理念、思维模式、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是重要研究内容。美术核心素养分为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诸多内容。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是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重要节点。为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養;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05-01

        教育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是实现人的现代性。新时代的教育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调对人的社会参与、创新合作的关键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欣赏课作为教育教学一个分支,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主要路径。小学美术教学明确提出了以审美教育为理念,绘画、工艺、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核心素养下要求教师创新观念,掌握学生美术欣赏心理与欣赏习惯,选择适合的欣赏教学模式。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在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审美素养
        审美价值与艺术鉴赏主要表现于艺术作品的感受、思想。现如今,人们综合素养、文化底蕴不断提升,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升。而影响鉴赏能力的因素诸多如:生活阅历、兴趣喜好、行为、意识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以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核心素养。
        (二)促进交流、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中立足于总体提升综合素养,分为逻辑思维、想象力、创新意识、情感交流等。现代化教育涉及文化、政治、科技,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此,社会人才需掌握一定图片识别能力。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美术欣赏教学由情感与审美不同角度提高创造力、逻辑思维、交流能力,这对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现代化背景下,美术核心素养成为美术教学发展主要目标,图像识读在核心素养下占据重要位置。欣赏是图像识读的重要形式,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官器官共用。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欣赏形式,如:创设情境、多元化讨论、多媒体教学等,这对教学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一)情境教学,培养欣赏兴趣
        小学美术欣赏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缺少兴趣培养,而兴趣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欣赏课应与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兴趣培养。例如:欣赏青花瓷时,教师可以将带有青花瓷的物品带进课堂,从而引进青花纹样,激发学习积极性。美术欣赏教学立足于生活,美术知识技能与情景融合更好的培养欣赏兴趣。同时以多样化、丰富的情境形式展开教学。乔纳森提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要探究的概念和熟悉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利用这些经验解释、说明、生成成熟的科学知识。



        (二)培养欣赏感情,多元化讨论
        美术欣赏课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感悟时间,多元化应用对比探究方法,有利于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能力。同时,开展多样化探究形式,比如:《用线画人物》集中于造型表现教学,但也可以作为欣赏类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将《延边顶水舞》与《女人像》在PPR中展示并提问:同学们喜欢的人物画?有的学生会说喜欢有立体感的、装饰可爱的、喜欢简洁生动的等。这对学生识读与审美判断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课堂环境可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学生之间合作互动交流思想,为培养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融入生活,探寻作品真谛
        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感受文化底蕴,掌握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与终身学习的特点,激发欣赏作品的思维,探寻艺术的前进方向。美术欣赏中,中国画很多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小学生而言理解具有一定难度。例如:《画家故居》的作品中,教师直接让学生欣赏梅花、感受梅花有较大难度。为此,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大师》吴昌硕的纪录片,其内容为:讲述了作家艰难求索的一生,尽管遭受生活磨难却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学习,做到诗书画的样样精通。这样一来,学生对其生活有一定掌握从而理解作品中梅花孤傲的气节。
        (四)多媒体教学,全面发展
        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美术教育教学服务。传统单一图片教学难以更好的感受欣赏教学,运用现代影视力量以“试听”融合形式感受,随后再欣赏图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作品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再结合教师叙述深化理解,增强分析与判断能力。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欣赏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影视作品使学生产生试听共鸣,从而更好的感受到军队的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油然而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感受到劳动人民技艺高超。
        (五)培养学生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美术欣赏力的重要阶段,才能更好的判断图像内蕴藏的独特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情感。比如:《雕塑之美》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更好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
        (六)在实践中审美塑造
        实践是审美感受到直接行使,教学过程中即使语言描绘再生动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感受到作品的真正意义。例如:《青铜器》欣赏时,学生在对青铜器有一定了解后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参与实践活动,扮演古代人用爵豪饮,感受敲击编钟奏乐,学生感官融合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内涵。此外,临摹经典作品也是一种实践形式,例如:《年年有余》中从彩陶鱼纹盆作品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创作来源于生活”。古人在生活之余将美融入生活,鱼纹样中蕴藏着永恒的经典美。经教学后,学生临摹古人作品并在临摹的条件下创新,画出自己的作品。
        综合分析,核心素养美术欣赏要求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已有生活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会,寻找并发现作品的真谛从而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眼、口、心、手等共融,由内之外的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视觉上提升,体验到作品的情绪与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这对艺术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落实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让艺术教育之花开遍南海大地。
参考文献:
[1]孟建红.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9(18):178.
[2]张小丽.对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125-126.
[3]陈丹丹.抽象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8):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