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张春芳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春芳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人格和情感都应当引起学校和家庭的充分重视。本文就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张春芳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济华小学  河北  邢台  054800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人格和情感都应当引起学校和家庭的充分重视。本文就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09-01

        当下社会空间正在逐渐被挤压,而人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学生的竞争程度也比过去明显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压力正在不断增大。因此,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大幅提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采取措施,避免悲剧发生。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一)生理存在缺陷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身高、体型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身体上存在某种缺陷,或过于矮小或过于肥胖,这就给学生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还有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经常生病请假,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负担,导致自卑心理[1]。
        (二)心理存在缺陷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学生会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爱慕虚荣、自负、自私等心理。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定的目标往往过高很难真正实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过程中产生心理负担,在此过程中担心其他同学的嘲笑,从而出现心理缺陷。
        (三)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是小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机会与太多的人交流。久而久之,在为人处世方面产生问题,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陌生人面前产生自卑,自闭心理[2]。此外,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表达和释放,容易堆积在心里产生心理问题。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学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坚持形式多样内容为主的原则,从而构建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平台。首先,应当构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建立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网站,并且开通各种在线咨询服务,最终拓宽网络教育渠道。其次,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其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课程,是心理咨询工作构建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以及情感的形成,充分发挥文化涵养的功能,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表演大赛以及家长畅谈会,通过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建立危机预防机制
        心理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是小学创新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手段,这不仅仅能够确保干预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的危险预警机制以及学生干预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最终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小学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规律,建立一体化的网络机制。首先,应当以课程教育作为基础,做好事先预防工作,针对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展开教育,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应对危机时的心理调适性。作为小学,也应当与当地的医生展开密切配合,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测试,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一步展开治疗,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应当做好集中干预治疗工作,一旦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作为教师应当果断干预,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方案,采取个体治疗,最终帮助学生摆脱危机。最后,应当做好事后的保障工作,通过对个体展开跟踪和观察,避免心理问题反复发作,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只有不断完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正常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才能够推动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本着理解、爱护学生为目的,尊重每个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更好配合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各个能力、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不同的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3]。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心理活动。最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能,减少他们的不满情绪,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通过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在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合作。首先,作为学校应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弘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其次,从社会这一层面出发,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的配合作用,各个社区应当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加强对于周边台球室、电子游戏室的管理,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出现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最后,从家长这一角度出发,应当充分发挥家庭的熏陶作用,从而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作为家长应当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根据孩子的能力以及性格特征制定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且时刻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当联合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在家庭的支持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应当认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2]王国儒.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9(14):38.
[3]王小莉.关注孩子 促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J].新课程(中),2017(09):240.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邢台市“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立体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8207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