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梁爱华
[导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相比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梁爱华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凤山底小学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相比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老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措施过程中,着重总结了贴合教学目标采取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灵活运用教学工具,丰富教学环节等措施能够创设轻松、有效的教学氛围,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命活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以生活为基础同时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细节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如果教师只根据课本内容按部就班来教学,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如果遇到多次的不解之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减少会使得课堂逐渐成为一汪死水没有生机活力。在课堂上,教师机械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这种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提高课堂教学活力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贴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必须在教学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贴合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来说,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等等;具体目标可以看作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题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机活力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主要是指让课堂“有效地的动起来”,课堂活力不仅包括“动”,最重要的是探讨如何让“动”的有效果。如果一味地满足学生的主体意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只有游戏和趣味性的内容,课堂上只有学生的笑声,那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课堂充满活力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真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贴合教学目标,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学生主要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来解题,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倡打造生机活力的课堂其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思维的方法,以问题为本。教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以问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层次的反映问题的深度,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总结和归纳,进一步地体现课堂主题。

教师通过层次化的提问方式,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心,从思考中学到教学重点。比如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具有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物品吗?”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规律和特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生机活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数学是将生活数字化、数据化,数学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数学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遵循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结合的原则,将生活细节应用到教学中。小学生因为数学的抽象化和逻辑性强的原因,对数学有畏难和抗拒学习的心理,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出沉默寡言、不举手回答问题、不配合教师等,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课堂呈现出死气,没有一丝活力。但是如果将生活带到课堂上,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数学也是很有趣的,并没有高高在上和难以理解,学生会逐渐培养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好习惯。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教师,提高课堂的生命力。比如比较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鸡、兔各有几只脚,几个头,方便学生解答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兴趣所在是教师开展活力课堂的目的之一,教师联系实际生活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比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关系一课时,首先教师在课堂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然后在课堂正式开始时,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一旁做好引导,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或者有难度的知识时,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扩宽思路,提高知识的高质量掌握。翻转式课堂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个人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因其新奇的特点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中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的活力。
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密贴合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主题相联系,让学习最终应用到生活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内容,让静态课堂动起来。提高课堂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自主意识的养成,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冬. 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初探[J]. 新课程导学,2020,(26):88+94.
[2]崔珺娟. 打造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有效方式[J]. 科普童话,2020,(14):115.
[3]刘秀妮.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建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9,(2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