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汤丽莉
[导读] 数学是一门体现学生理性思维,开拓思维,发散思维的学科,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研究探索

淮南民生中学 汤丽莉   232001

摘要:数学是一门体现学生理性思维,开拓思维,发散思维的学科,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研究探索,但是基于数学学科的难度,教师仅采用讲授法难以将知识渗透深入,解释全面,所以在数学学习的初步阶段,将数学知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授课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进行探究,得出如下结论。
关键词:创新方式;生活化;开发思维
        生活中处处体现了数学现象,小到数字显示,大到亿万数据的计算,可见日常生活中没有数学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可以展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数学教师做好教学的引导与方向的把握,相信学生们会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待世界,进一步感叹数学的伟大与可爱。
        一、引入生活实例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让初步接触数学的孩子能够被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因为数学不论对于学生未来步入大学殿堂,或者接触社会,成长成才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考试的主要学科,生活的必备技能,教师都有责任带领学生学好数学,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中重要途径与有效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用生活实例,在课堂上加入生活色彩,加强学习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加入数学生活情境。情境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遍适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在教师展开教学时,可利用此教学法,带入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讲授的知识点,降低知识点的晦涩感,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如在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来构建生活情境“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们的家庭中,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与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你能够帮助老师排一个顺序吗?”或者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来构建生活情境,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测量》一课时,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展示,建筑工人测量木头,器材等的视频,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厘米,分米,米等数量单位的区别,具体长度对比,在生活中各处体现,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也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同样是骑自行车上学,为什么小红比小明早到学校呢?是由于车轮的周长不一致;再如,为什么许多的建筑连接处,会采用三角形的构成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这样一系列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紧密的联系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将理论性的数学知识向外进行生活中的映射,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于生活中无处不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需要数学知识在背后做支撑。最后,采用多种方式联系数学知识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更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泼式教学手段,如数学小剧场,数学朗诵会等,以生活为基调,以创新为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请同学来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可让一名同学扮演商店老板,另一名同学扮演顾客,模拟顾客购买商品并结账的过程,来计算商品单价之和,从而体会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二、在生活做练习
        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需要做练习去巩固,课本习题的演练略微显得枯燥与单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练习,加强对知识的总结与概论。首先,利用数学知识做调研。在小学数学授课内容中,涉及到数据调查总结部分的知识,在进行着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让学生进行生活中实际调研的作业,如,可让学生进行家庭家务活的统计,一周之内,家中的家务活,爸爸做过几次,具体是什么,妈妈做过几次,具体是什么,自己做过几次,具体是什么,总结出一个统计表格,可在课上向其他同学与老师进行展示与解说,这样,可以很好的应用课堂上学习过的统计学知识,并且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其次,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生活中体现的数学现象比比皆是,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有关于数学书本中的知识点,如,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中[1],教师可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课堂上讲过的图形组成的,它们的面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让学生对其进行自主探索,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并将课堂与生活主动进行对比与分析。最后,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比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便可用来计算简单的路程问题,如,教师可进行生活相关的提问,已知学生的步行速度以及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那么每天需要用多久才能到学校呢?如果你的速度提升了,那么你的用时是多少呢?这样的设问涉及到学生每天的生活实际,与其息息相关,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结论: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消化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恰当的运用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数学现象,够运用课堂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到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文帝.数学生活化研究[J].数学学习,2017(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