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赵国英
[导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西昌学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文章通过利用文献综述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应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转换教学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思政教育;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但是目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经常会存在目标单一,无法对社会需要的岗位有较理性的认知,从而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备专业化,使大学生可以为社会所重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一、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从培养的质量角度分析,重视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导致毕业生能力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存在单一化,而社会人才的需求却呈现多样化的状况。高校希望可以通过扩张来提高自己的办学规模,但是却并没有对接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模式以及质量的要求。除此之外,高校的在校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师资力量和学校的设备等资源都出现严重不足的状况。例如图书资料缺乏,实验场地不足,技术型专业实习条件无法达到要求,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从而导致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些原因导致毕业生能力较低。
        (二)从办学理念角度分析,学校观念滞后定位不准确,导致毕业生缺少特色
        首先,有一部分高校在办学时,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大众教育的具体内涵有所误解,习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来要求学生,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一部分高校在升级之后,将原有的同类院校作为参考对象,对于其他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及专业设置等都照搬模仿,从而使学校专业的特色以及学科的特色都不明显,学生依旧缺乏特色。
        (三)现阶段高校课程缺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
        现阶段我国很多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重视理论知识,一味地要求学生加深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相关专业的观念培养都不够重视。并且在教学安排上,对于实践环节也缺乏对于学生的动手意识的培养。故而当前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实践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报告以及理论成果的报告。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重视度较差,缺乏针对性
        当前在进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从实际的情况分析,其存在教育针对性不足,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也较差的情况。所以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使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符合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高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对于大学生服务工作针对性较差。虽然目前其部门已经在努力搜索各院校专业的就业岗位,吸引企业单位进行人员招聘,但是由于其服务意识较低,因此总会出现学生了解有招聘会,但是不愿意参加的情况。另外高校中负责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专业性较差,从而导致招聘信息只限制在告知学生,而没有组织好学生去应聘,不了解学生应聘实际情况。
        (二)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实际需求
        当前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对于学生就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求有所忽视,只是照本宣科。虽然在大学中思修课程有一部分会有相关职业的介绍,但是其讲述的问题,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理论色彩。例如在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教授时,本来用简单几十个字就可以完成内容,却用较大的篇幅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教师在实际上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就是对于某一部分进行举例。

从而导致课程的内容过于笼统,无法打破时空限制,而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就业需求。
        (三)教育方式单一化
        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过于单一化,模式化,其基本上以授课为主要内容,教师进行讲授的情况,占据课程的三分之二的内容。第一,在参与教学职业指导时,种类较为单一,并且职业指导的教师来源十分单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就业指导处,还有负责在外联系企业寻求合作的业务老师,或者是经过培训的教师。第二,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多局限于传统的灌输性教导。从而导致教育的方式单一化,无法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不断地在进行深化改革,而学校要根据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进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并且提升实践教学占比,例如某高校,便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增加了逐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对于企业中的职业要求的了解,达到企业所需要的要求。
        (二)深化教学改革,适应企业需求
        当前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正从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转变为升学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方向进行转化。所以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教学的改革,通过进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使毕业生可以进一步地熟悉当前改革之后的企业,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切实地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观念,才可以更快速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且在企业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和实习企业的要求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以及教学课程。学生要合理地安排自己在实习时的内容,学生可以将担任企业中某一职业为自己的实习目标,进行切身体验,并且认真记下自己在实习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探讨,查阅资料等等方式,实现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观念。
        (四)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的实践课程大多数只是单纯为理论课程服务,进行实验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都并不重视。所以现阶段我国高校需要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在内容方面,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切实地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观念,才可以更快速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且在企业中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和实习单位的生产要求结合起来,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以及教学课程。学生要合理地安排自己在实习时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切身体验,并且认真记下自己在实习时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探讨,查阅资料等等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观念。
        四、结论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一般会将钱财、声誉等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其不愿意吃苦,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规划有更好的认识和方案。而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观念,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信玺.“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93-293.
        [2]李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建设与探讨[J].青春岁月,2017(22):324-324.
        [3]李荣利.师范类高等院校三类最困难就业大学生思想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学园,2018(2):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