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汤肖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汤肖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路基防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重庆巨能建设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路基防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对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探讨,希望可优化公路工程质量,实现通车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路基是公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公路的稳定性、安全性。不过随着公路工程数量的增多,施工中面临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路基存在的问题也在增多。为此,就有必要结合公路工程要求,选择合理的路基防护施工技术,提高路基质量,维护道路的安全性。
        1路基防护施工的施工类型
        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类型有三种,坡面路基防护、路基支撑防护和路基冲刷防护。坡面路基防护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环节,由于坡面倾斜度的影响,防护设施的选择需结合现场情况科学分析,注重防护效果。另外,在对坡面路基防护时,为避免滑移等问题的出现,可在斜坡位置栽植相应的绿色植被,构建天然防护网,以加强坡面土层结构的紧固性,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的产生。路基支撑防护则一般应用在地基基础结构较好的公路工程中,除可增大地基承载力外,形成的挡土墙结构可降低地基结构受雨水的过分侵扰,维护地基的稳定性。
        2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防滑桩
        防滑桩结构设置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首先,防护桩设置中需要挖掘孔洞,这一过程很容易因为外界荷载的增加,致使原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为此,就需做好原结构保护作业,加大孔洞挖掘中的监管力度。
        其次,工作人员要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予以详细勘察,结合勘察数据规划施工方案,为后续作业提供科学指导。勘察中要重点记录坡面的倾斜角度及地质特征,以保证防滑桩防护施工技术有效落实。
        最后,防滑桩的设置多是在夏季进行,外界温度较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因为温差产生桩身裂缝,影响防滑桩质量。为此,在实际施工作业中,要做好防护,防滑桩施工中,综合考量所在区域是否存在滑坡现象,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障公路后期的安全使用。
        2.2浆砌片石
        浆砌片石防护施工技术多被应用在风化严重、绿色植被无法种植、软岩结构相对较多的公路路基环境下。不过由于地形复杂性高,在落实浆砌片石防护技术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前期清理。将路基上含有的杂质及时清除干净,为施工作业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做好现场勘查。为加强施工方案编制的合理性,需先实施现场勘查作业,了解现场地质地貌特征,掌握水文环境等情况,降低施工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于存在的风化裂缝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设置防护措施,注重地基质量。三是扩展防护范围,清理路基障碍物。四是做好绿色植被栽植工作,构建自然防护网,这样可提升路基稳固性,降低自然因素对公路的影响,另也可保持区域内土壤水分,避免水土流失、滑坡等问题的产生。
        在砌筑时需挂线砌筑,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一星期或半个月。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受压。若边坡坡度采用1:1.75,施工时需使浆砌片石护面高于设计水位值不小于0.5米。
        2.3挡土墙
        挡土墙施工中需要科学设置排水系统,注重基坑内的干燥性;边坡开挖时,需做好现场勘查,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减少对基坑结构的破坏;石料搭铺过程中,应采用交错方式进行,缝隙内灌注砂浆封堵,提高结构稳固性;基坑开挖作业完成后,需展开细致检查和验收,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规定要求;挡土墙施工中,墙体结构要采用浆砌粗料石镶面,设置好伸缩缝和泄水孔;挡土墙的强度需符合设计标准要求,且在外层铺设反滤层,降低水渗透效果,加强挡土墙结构质量。


        在挡土墙施工中,相关参数具体设置为:挡土墙的高度控制在地面以上,泄水孔间的间距在2-3米左右,并以交错方式加以布设;反滤层的厚度在0.5米左右,以砂砾结构为主。沿墙身纵向每隔5-10米左右或地形突变处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厘米,缝内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塞入深度不小于15厘米,表面用M10水泥砂浆勾凹修饰。砌体出地面后,浆砌强度容许,即可实施回填。墙后填充时,内摩擦角应在35°左右,容量每立方米部分超过19千牛,基地摩擦系数要根据土质特性确定,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0.4-0.5。
        2.4锚杆框架
        锚杆框架防护使用技术的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需根据公路建设要求开展施工作业。锚杆框架施工以分段施工方式为主,根据路堑等级情况加以科学处理,发挥锚杆框架的防护作业。每段施工完成后,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下一段施工作业。但在挖掘作业时,要求一次性完成,不允许分段处理,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
        2.5植物栽培
        植物栽培是较为自然的路基防护施工技术,通过在周边环境栽植绿色植物的方式,提高土壤防风固沙的能力,优化公路路基结构,增强其稳定性。另外,植物栽培也可加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问题的产生,维护行车安全。同时还可美化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系统。不过在植物栽培过程中,要科学选择栽种植物,做好管理工作,增大植物成活率。比如,将透气薄膜覆盖在种植的植被上,防止降雨严重对绿植造成损害,为绿植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路基的防护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绿植的种植能够有效的将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加以清除,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3完善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
        3.1强化人员素质
        公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企业应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扩展员工的眼界,丰富其知识结构,不断尝试技术上的创新和优化。同时培训过程中,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正确看待路基防护作用,积极参与到路基防护施工中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此优化施工质量,维持公路的稳固性。
        3.2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可从三方面实现:一是设备管理。按照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科学选择施工设备,检查设备型号、规格、尺寸的合格性与否,了解设备性能及参数,开展试运行,对存在问题的设备予以及时调试和处理,保障防护施工的有效落实。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指标,落实统一化管理要求,加大细节管控力度,增强技术落实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三是编制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问题波及范围,保证施工作业质量。对于存在的塌陷或滑移问题,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实施稳固。
        3.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中包含自检制度、责任制度、交底制度等。开展自检工作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企业需加大对自检制度的重视力度,结合质检、试验等部门一起落实自检工作,全面优化工程施工质量。责任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则是为做到职能和任务的科学划分,对工作进行层层纾解,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在问题发现时,可快速找到相关负责人加以解决和处理,增强防护效果,增大公路的安全系数。交底制度则是为使工作人员明确了解技术、方案要点,促使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路基防护施工情况,对公路的质量、安全、效益等均会带来较大影响,只有加强防护施工效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好路基防护技术和人员的管理,才能维护公路的安全性,为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维鑫.公路路基设计中的边坡防护问题分析[J].智能城市.2020(05)
        [2]王建军.公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5)
        [3]曾帆,张海波.浅谈生态机制砌块在路基防护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发展,2019,3(3):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