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
摘要:只有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才能够提高道路通行率,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合理地设计路面结构可以延长道路使用期限,避免发生病害,进而减少维修影响。在实践中应科学设计新型道路,降低病害影响程度。本文基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方便住户交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道路塌陷、检查井沉降、凸出、开裂、噪声大等问题,带来诸多不便。这其中的很多问题是由于规划设计调研不充分、设计理念前瞻性不够造成的。因此,项目前期从规划的角度解决道路的病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市政道路路基的重要性
对于市政道路路基来说,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承担路基岩体以及路面的自重,还需要承担来自于路面上的车辆荷载,所以是整个市政道路的核心承重部分。对于路基而言,就是按照断面设计要求和路线位置要求,在天然地表下开挖形成一层岩土体结构,由于路基在实际使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压作用,因此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即使受到长期的车辆荷载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市政道路能够满足全天候的行车需求,还要能够使行车安全和舒适度得到可靠的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路基的建设力度。同时,也要能够认识到市政道路建设对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要能够加强对市政路基病害成因的研究力度,使路基施工的质量和后期的使用寿命都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2市政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2.1设计因素
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的前提依据,若施工设计不合理,会导致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增大后期路面出现病害问题的几率。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病害问题,包括:(1)未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路面厚度、结构设计,或者是在设计过程中人员对交通量的预估不合理,导致道路路面设计强度无法满足后期运行阶段的实际交通量需求,增大路面病害的出现几率。(2)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暗涵填土或者是暗沟的设计,其厚度未达到标准要求,致使道路基层压实效果不佳,后期运行阶段出现严重的横向裂缝。(3)材料选择不合理。施工设计期间,针对沥青混合料的选择不合理,材质过细导致沥青老化;未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影响到沥青混合料性能质量;沥青材料黏结力、低温延性较差,增大裂缝的出现几率。
2.2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当前阶段市政路基中最为常见的病害,对于市政道路路基而言,如果路基的局部地段存在较大程度的沉陷问题,就会发生坑塘、地基沉降以及裂纹问题的出现,从而会导致路基出现整体下沉。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在软土层上修建道路的话,路基沉陷发生的概率较大,同时产生的危害也较大。而导致沉陷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软土层的含水量较高,导致整个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以此在后期动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其出现坍塌、下陷以及压缩沉降问题。市政道路在后期使用中需要长期受到荷载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在病害的初期阶段,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防治,就能够降低病害的影响范围,进而降低路基沉陷事故的发生概率。
2.3路基破损
路基的稳定与施工控制和前期设计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在施工中应严格把控质量问题,及时消除质量缺陷,如果是道路出现问题,则应按照道路损坏处理,按照路段特征进行修复。比如在市政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项目道路总长3560 m,桥梁新建3座,板涵4座,道路两侧为新建排水管道。由于在工程中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后期未对其进行良好养护,致使其受损。
2.4溶陷
对于道路项目的建设来讲,盐渍土可能会导致道路出现许多的病害问题,溶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问题。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淡水的出现带走了土层当中的盐分,导致整体强度下降。土层的强度下降,但土层自身的载荷和自重会对土层的结构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其出现沉陷、孔洞等问题。这些问题被放大,道路路基及结构物基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对车辆的运行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防治市政道路路面病害的措施
3.1沥青路面设计强化
工程设计阶段,以《公路沥青设计规范》为基准,开展本工程道路设计,确保其路面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具体设计中,一方面需立足于半刚性路建设要求的分析,充分考虑到路面温度因素,结合本工程概况选择改性沥青,避免因温度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到路面稳定性。同时,设计期间需考虑到路面抗拉性能需求的分析,选择干缩系数低、抗拉性能强的材料进行道路基层设计。依照道路实际测量结果确定道路的厚度设计,确保其厚度设计满足工程需求;另一方面,按照规定等级要求进行混合料级配设计,并结合以下几点来开展级配效果:(1)严控混合料密度,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进行最大密度的级配设计。(2)掌握不同混合料的具体使用条件与要求,明确不同材料的特性,通过合理搭配工程材料,提升混合料级配设计效果,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增大路面病害的出现几率。
3.2控制路面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
沥青在开展施工前,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及时和设计单位接洽,确保沥青铺设的质量和安全。按照横纵6 m一个点位,分析比较数据,合理推算铺设沥青的距离和厚度,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应严格把控质量,同时控制材料的温度和配比情况,按照材料选择差异控制材料温度。在使用材料前,应先检测材料,避免有花白料和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在运输材料时,也需要清理车辆,避免车厢内有污垢,同时需要进行保温处理,防止材料受损。为了加强沥青混凝土的厚度,需要增加铝合金结构的横梁,控制平整度,在行驶中杜绝车辆变速。
3.3做好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无论多么好的规划设计成果,多么先进的设计理念,都需要通过施工实现。首先,必须选择正规的施工单位,其挑选标准包括市场信誉、公司实力、管理制度、选派项目经理的个人执业能力和劳务队伍的职业素养;其次,必须加强程序化管理,提高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范、图纸和行业规定施工的执行力;最后,加强工程监理,包括工程的巡检、旁站和专项检查验收,巡检能够事先发现问题,旁站能够起到现场督促的作用,专项检查则是保证工程质量最重要的环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地设计市政道路结构,能够预防产生路面病害。在设计路面结构时,应积极引进新方法和新材料,从而提高路面服务水平和建设质量。市政道路和普通道路相似,在日常使用中要加强养护和管理,采取预防性养护策略,有效避免出现病害。在病害区域要及时解决出现的病害,从而综合处理相交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安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160.
[2]张兴新.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02):123-124.
[3]张方圆.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2):183-184.
[4]陈华.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8):210-211.
[5]吴昊.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7(32):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