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
摘要:工程结构裂缝是一种建筑通病,影响房屋建筑的美观性和安全性,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防治。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但是房屋建筑在设计环节、施工过程存在问题,作为房地产的主体,各类建筑结构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存在裂缝问题的建筑物更是引起了开发商及业主,乃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越来越先进的裂缝处理技术较好地处理了该问题,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危害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为常见质量缺陷,裂缝类型较多,拥有不同形成原因。最常见的裂缝包含三类,具体为温度裂縫、应力裂缝与荷载裂缝。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结构施工采用的材料性质不同,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出现不同程度收缩变化,从而造成结构裂缝出现。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通常采用混凝土,将在不同位置增加砖砌。而两种材料拥有不同线膨胀系数,因此在温度影响下产生的应力大小不同。在结构施工期间,混凝土本身存在伸缩现象,造成结构出现裂缝。在结构硬化时,混凝土自身水分将减少,造成结构尺寸发生变化,继而导致结构出现相应应力变化。此外,在建筑承受荷载不断增加时,结构也会出现荷载裂缝。而荷载压力将出现在结构不同位置,造成压力分布不均,继而使不同位置发生不同数量的裂缝。结构裂缝的产生,将造成结构承载力下降,给建筑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破坏。在裂缝较大时,结构抗剪能力将被削弱,引起结构强度和刚度变化。遭遇较大荷载作用,可能引起建筑突然倒塌。在裂缝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时,裂缝会不断延伸,给结构造成较大破坏,引发结构构件变形,威胁建筑使用安全。在混凝土结构中,即便裂缝较小,一旦造成钢筋裸露将导致钢筋锈蚀,使得钢筋无法在稳定环境中发挥作用,最终将造成结构主体强度不断减小,给建筑长期使用带来安全风险。
2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2.1结构裂缝控制技术
2.1.1原材料控制在结构裂缝控制上,需要加强原材料控制管理。使用混凝土材料施工,由于材料由水泥、砂石、化学外加剂等构成,配比不合理将造成材料质量不佳,导致形成的结构容易产生裂缝。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混凝土调配控制,以合理比例进行混凝土搅拌制备。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人员需要做好材料的调整,如粗骨料石子粒径在1-3cm左右,细骨料含沙量不超过3%,保证选用的外加剂与水泥型号相互匹配。在水泥选用时,考虑到水泥的水化热效应,需要加强品牌、类型、用量等方面的控制,尽量选择发热量低、含碱量低、塑性强的水泥,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水泥占比。在水泥中适量添加磨细的粉煤灰,能够使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如耐久性、抗渗性等。而添加一定量的缓凝剂和减水剂,能够使水泥的异性得到改善。在材料质量控制上,科学开展混凝土配比试验,并加强材料进场检验,能够使水泥的流动性和粘聚性得到保证,确保材料得到科学运用,继而有效预防结构裂缝的产生。
2.1.2施工控制
在结构施工期间,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保证施工技术得到科学运用。混凝土搅拌应选择适合搅拌机,并确定搅拌顺序、投料时间等,保证拌合物得到均匀搅拌。在结构浇筑前,需要确定模板位置、尺寸、强度等参数能否达到要求。对竖向结构进行浇筑,还应提前填入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浇筑期间,需要加强浇筑时间、速度的控制,保证无离析问题。在浇筑高度超出3m时,需要进行振捣,保证拌合物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与此同时,应注意观察温度变化,保证施工温度不超过28度。如果平均施工温度超出30度,还应在早晚施工,并采用加冰、集料降温等措施对混凝土的入仓温度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如在结构柱和墙体施工中,应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并采用相同的浇筑方式,以便使结构整体强度能够达到统一标准。在结构配筋期间,还应保证钢筋拥有稳定空间和距离。
针对容易出现结构裂缝的楼板结构,还应加强混凝土与钢筋配合比控制,确保结构应力和拉伸作用得到有效分解,促使结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在施工时,应先确定钢筋位置是否合理,然后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标准施工,避免钢筋、预埋件等构件在施工中发生变形和位移。
2.1.3养护控制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有关。因此在完成混凝土施工后,需要加强养护控制,保证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速度过快,在浇筑后应对表面进行覆盖,并定期洒水养护,保证温度维持在15度左右。在冬季施工,可以采取加热养护、薄膜布养护等不同方法,养护时间通常为7-14d。而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结构内部可能出现热量迅速提升的问题,还要提前完成冷却管布置,以便对结构内部进行降温,避免结构因温度应力产生而出现裂缝。在养护阶段,需要加强监管,保证各项养护措施能够得到落实,才能使工程施工质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
2.2结构裂缝处理技术
2.2.1填充处理
针对结构裂缝进行处理,常用技术为填充法,能够使结构中较大裂缝得到有效修补。实际采用该技术,需要对裂缝位置结构进行加固,可以通过在裂縫处灌入水泥实现裂缝填补。而水泥浆较容易获取,配比要求不高,施工方法简单,同时只需要较少施工成本,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施工前进,为保证裂缝恢复效果,需要加强施工细节把握,需要沿着裂縫表面完成V形或U形槽的凿设,然后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填充。
2.2.2补强处理
在工程结构裂缝较大,可能造成结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补强。所以在裂缝处理上,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结构加固,施工前需要完成结构清理,对有损坏或阻碍结构功能发挥的位置进行二次修补,完成新的混凝土加强结构注入,以便使裂缝位置结构功能得到修复。在结构补强处理中,需要加强材料质量控制。针对由受力原因造成的结构构件裂缝,可以采用专用高分子材料粘结剂注入裂缝,将结构断面粘合在一起,使结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通过对裂缝进行封堵,能够避免内部结构与外部介质接触,以免钢筋发生锈蚀。
2.2.3表面处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内部结构中,如果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将造成建筑美观性受到影响。这些裂缝多由施工失误或内外力作用引发,通常不会影响建筑结构功能,因此可以采用特有树脂材料进行修复。在狭窄的结构裂缝处理中,也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恢复结构原有外表。具体来讲,就是沿着混凝土裂缝表面完成薄膜材料铺设,通过修复表面光泽度使结构恢复美观性。采用贴胶等材料进行结构表面裂缝处理,也可以避免结构出现渗漏问题,从而取得良好防水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预防,需要结合裂缝产生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方法等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结构裂缝,需要根据裂缝类型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保证结构能够得到修复,继而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福军.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08):50+49.
[2]张霄.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8):1+3.
[3]张学富.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107-108.
[4]何国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河南建材,2020(0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