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思考 谭艳红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谭艳红
[导读] 摘要:国有企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长远发展。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国有企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长远发展。国有企业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个融合目标,归纳了“党建引领、发挥优势、精准融入”三项融合原则,总结出“政治、思想、作风、组织、管理、载体、文化”七条融合路径。
        关键词:国企党建;生产经营;融合;思考
        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召开以来,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提升和实质性加强。过去那种“片面强调经济属性、弱化淡化党的领导、轻视党建工作的”错误观点得到纠正,“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形成共识。现在“要不要融、想不想融”的认识问题基本解决,“怎么融”的方法路径上升为主要矛盾。总体来说,党建融入生产经营主要有“三难”。一是成果难量化。生产经营工作是具体和显而易见的,成效直观体现在经营业绩中。党建工作主要是作“人”的工作,其特点是过程无形、效果持久,结果虽然也是通过生产经营成效体现,但其中归功于党建工作的“隐性价值”很难单独量化,如果看不到这份价值,就容易以“实用主义”眼光看评判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当成是多余的负担,甚至认为抓党建会分散抓生产的精力。二是标准难统一。实现“精准恰当地融入”是有难度的,这方面也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这就决定了融入的成效依赖于党务干部的素质水平、依赖于切入点和载体是否符合实际,如果党务干部找不到融入的方法,干部职工看不到融入的实效,就很容易陷入“被动融入”的境地。比如,有的把融入中心简单理解为服务和被服务关系,看业务部门抓什么就跟着抓什么,没有从党建角度切入中心,不会用党建手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导致出现党务工作行政化问题。三是方法难复制。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没有“包打天下”的方法手段,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入的任务和载体都有所区别,如果不加区分完全照搬复制,有可能水土不服,或者成为形式大于内容的“面子工程”。比如,有的把业务工作硬套党建名义,使党建工作载体成为营销手段,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成效并不大。
        2 提高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成效的重要保障
        2.1 抓好组织领导
        明确和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处理好党委(党组)会与董事会、经理办公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国企要落实重大问题前置决策集体研究的议事规则,对经营班子拟决策的重大问题进行党委会前置讨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把关、广纳意见等方面的优势。要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和程序管理,建设党建与生产经营为一体,以党建为引领的领导决策机制。
        2.2 抓好责任落实
        国企要形成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明确党组织书记承担第一责任委员分工负责、完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落实党的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职责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而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体制机制到位、力量配备到位、领导推动到位。
        2.3 抓好凝心聚力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的作用,了解职工诉求,把握工作开展的基本方向,从发展平台、激励政策、关心关爱等方面不断满足职工需要,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二是在政策宣传、理论学习、创先争优等方面形成党员带动群众,党小组带动生产车间、支部带动部门、党的工作部门带动群团部门的工作氛围,形成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良好风气。

通过党建创新立项等方式将生产经营工作与党组织工作有机结合,将党建工作切实落实到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之中,开创有的放矢,措施同步,成效共显的局面。
        2.4 抓好人才培养
        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根据企业的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完善的与公司管理相统一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企业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及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以德树人,德才兼备的人才梯队。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党务人员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基层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及工作经验,培养既懂党务又了解经营的管理人才。三是要从考核测评、档案审核等方面,建立长期的人才监督跟踪管理机制,确保人才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步。四是要抓好工作创新。工作创新中包括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机制创新要求企业发展的因地制宜,通过制度建设、内控管理等手段,从战略规划、岗位职责、干部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促使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目标同向、措施同行激励同步。工作方式创新是指利用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并且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开辟党建工作的新道路、新方法,促进工作实现科学化质量化及精准化目标,以此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2.5 抓好意识形态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把握意识形态方向,从新闻宣传、媒体舆论、线上网络等方面做好阵地建设,多种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牢牢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其次要结合企业实际,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发展战略、内在精神、行为规范等渗透于党建工作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企业文化促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建立以德立企的新机制。
        2.6 抓好党责任和纪检监督职责
        支部书记联系支委班子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关于从严治党的制度要求,结合公司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开展交流讨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加强全员廉政教育。同时,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利剑高悬”的工作思路,在与客户的接触中保持应有的距离,定期与业务骨干进行廉政谈话,给他们敲敲钟、吹吹风,要求他们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责任,切实提升“两个责任”意识,为推动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2.7 抓好考核评价
        按照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思路,综合访谈、测评、现场抽查和日常了解等手段,加强对党建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注重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评价有机衔接,重点看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否契合公司发展目标,党建工作的载体是否有形有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重大任务中如何发挥作用等。通过考核倒逼强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理念。
        3 结束语
        综合来看,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无需多言。国有企业需要重视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主动从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党建工作在真正意义上带动着生产经营的发展和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尹元金.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73-76.
        [2]李友海.企业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17,(21):105-107.
        [3]孔庆元.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3):9-12.
        [4]赵鹏飞.精准定位,精细管理———浅析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J].学习月刊,2015,(06):52-54.
        [5]刘涛.探究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以烟草公司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