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摘要:地质勘查技术有着复杂程度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其对我国水文地质勘测以及建筑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日后的发展中,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研究与创新技术,以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精准性与全面性。以下就地质工程勘查期间的技术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探索,希望对地质工程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技术运用;勘查;地质工程
0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经济的跨越性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业的更好发展,地质勘查作为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及质量。
1.地质工程勘察的意义
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调查与研究地质的具体情况,进而综合地质的构造、组成、地貌等科学填写地质报告,同时还对地质的情况作出精准的评价与预估,以便于为地质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可靠性依据。地质工程在实施期间,因为其自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因此假如未提前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就非常容易引发诸多问题、安全事故等,但通过提前勘察地质工程,便能够预先综合地质条件,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工程建设,这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可靠性意义重大。
2.地质工程勘察岩石与水文概况
2.1岩石勘察
伴随着地质勘察水平的不断提高,岩石勘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勘察方式、所用仪器以及勘察技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面对复杂的岩石结构仍然存在捉襟见肘之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完善并改进勘察技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在勘察过程中的风险性,确保生命安全不受威胁。进行岩石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施工地带的基础地形,以为工程施工提供最原始的地质资料,施工人员通过对岩石工程现场进行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便能够较为深度的掌握勘察现场的地形、地貌、材质及结构等,在充分了解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之后,便可进行图纸设计,参考勘察结果数据,以保证设计图纸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同时演示勘察还对工程造价的评估有着指导作用。岩石勘察的结果直接关系着工程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起着关键性作用[1]。
2.2水文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也是为了了解工程能否正常开展,如果地下水下沉速度比较快,那就会极易引发一些罕见的地质灾害事故,如果水位上升,也可能造成建筑物腐蚀坍塌等事故,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地下水使用过度,水源被水库拦截,很容易造成水位迅速下降,这种水源迅速变化的情况将会造成地面塌陷锻炼等事故,很容易引发水质污染、工程塌方等事故,还有的降水量较少的区域会出现土质沙化的情况。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修建水库可能会使得潜水位上升,进而影响土的粘性,导致地基变形。建筑材料的改变加快了建筑物的老化,建筑变形、墙壁塌陷、水管堵塞、地基上浮等事故时有发生。经相关调查发现,地下水的使用情况不太乐观,尤其是创建大型水利工程,将会影响地下水水压,致使周围区域的水文失调,给地面的建筑物毁灭性的伤害。这都会直接影响地质工程的勘察进展,要想有效降低水文勘察难度,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研发新型的勘察技术[2]。
3.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3.1勘探技术
当前使用较为普遍钻探技术有冲洗、冲击、振动以及回转四种方法,其中回转钻探最为常见。在钻探过程中其孔径一定要满足抽水、采样试验的要求,孔探位于可视层下方3-5厘米的位置,深度精度为正副5cm。对于岩层的采样其淤泥率不得低于80%,并且土块及岩石一定确保完整性。假如岩石已被击碎,那么所带砾石及沙子不得低于65%。钻探的关键部位是软弱夹层以及滑动带等,利用双芯管取芯即可,假如要检测岩石的质量,那么应当选择75mm的金刚钻头以及双层芯管[3]。
假如钻井不能准确判断地下洞室、隧道等情况,则可选用洞探以及槽深等勘探技术,钻探深度不得超过地下水水位,平洞长度也一定要满足工程测定的要求。地探也属于一种较为关键的勘探形式,属于原位测试的范畴,能够准确检测岩石的腐蚀金属、放射性参数以及电阻率、循环情况等。
3.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地质勘探技术也逐步走向智能化与数字化,数据库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逐渐被引用。在地质勘探期间对信息数据处理的速度不断加快[4]。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地质信息数据的及时采集、存储以及传输和整理等,之后工作人员再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与科学分析,以便及时找出信息数据的缺陷以及规律性,进而提前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在地质勘查期间传统的信息数据采集系统逐步被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所替代,进而实现地质勘查工作全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出具的勘查报告也更加严谨、科学,生存的图表更加真实、贴切。避免了由于文字处理不当,引起的不必要的误差。对地质勘查资料的管理也省去了人工环节,数字化形式更加快键、精准,地质勘查工作趋于简单化。引入数字化技术,使得地质勘查结果更加精确、直观,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避免了由于人工误差引起的失误,为地质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可靠性数据,从根本上推动了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3.3电法测探
这一过程即利用相关设备从观测点直接传到地下,然后通过观察电阻率来了解下面情况,进而获得个宕层的分布情况。因为这一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各宕层的变化及分布情况,所以一直以来都倍受青睐。近几年高密度电阻率发展迅速,且在诸多城市当中被得以应用推广,用气获取浅层地质的相关信息。这一方法通常是对地质结构进行有效划分以后再开展探测工作。在对宕层研究期间,此方法能够探测较小倾斜角或者水平方向的宕层,假如倾斜角比较大则电测探法就很难实施。所以,假如对此地质探测的目标深度和其周围物质之间有着很大的物理性差异,而且利用专业设备检测出不同宕层的分布规律存在问题,则可选择这一方法进行探测。
3.4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
这一技术以浅层测振仪为主要工具,所以浅层测振仪的优势在这一操作中可以充分展现。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排除风化层与地表障碍物的影响,进而通过地质钻探来实现剖面检测。另外这一技术的剖面检测主要收到井深以及电缆的影响,井深越大、电缆越长,这一技术的剖面深度就会越大。并且这一技术还有着简单直观、成图效果好的优势,所以在工程勘查工作中很少重视。
3.5原位与实验室测试
原位以及实验室检测的目的是为工程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其中包含土壤的应变关系、渗透性、强度以及物理性质等。原位测试在工程勘探中经常使用,其优点在于取样不脱离原环境,并且测样体积大,可以更加准确的反应岩石情况。但缺点是不易控制力路径,人工耗费大。实验室检测的检测的优点为易控制实验条件,能够批量取样。
结语:
地质勘查技术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其能够确保地质工程顺利、稳定、安全运行。所以,在进行地质勘查期间,一定要高度重视地质勘查工作,要想确保地质勘查的效率及质量,就一定要积极使用各项勘探技术,加强技术研究,以便有效提高地质勘查水平,进而为推动地质工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对地质工程勘察中技术应用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2951-2952.
[2]辛静.对地质工程勘察中技术应用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8):2712.
[3]付小康.线路地质工程勘察探索与实践[J/OL].世界有色金属,2016,(21):154-155.
[4]于淼.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6,(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