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导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李学毅
[导读] 课案导学是一种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

李学毅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课案导学是一种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术审美等社会文化素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案导学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创造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案导学;新课改理念;自主学习;因学施导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116-01

        所谓英语课案导学,是指教师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科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包括新课与复习课在内的课堂设计方案,体现教师的育人理念、突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是一个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充分体现课案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呢?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灵活运用课案导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谈几点思考:
        1.巧妙质疑,引导学生层层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诱导学法,民主施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2.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


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这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2.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走出书外与室外,拓宽阅读实践空间
        应该说,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4.渗透人格教育,把英语阅读教学与健全学生人格紧密联系
        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涵.多途径优化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3):113.
[2]黄勇斌.浅析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学案的编制[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12).
[3]陈滨花.以“导”引读用“案”探究——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之探究[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