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李强
[导读]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李强
        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导学案”能否应用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地提高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我思考的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导学案在 “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
        1、“翻转课堂”的含义
        我们的传统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讲授新课,分析新的知识点,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进行整理和知识的深化;但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新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借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讨论、实验而共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
        2、“翻转课堂”的特征
        第一,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只有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才会为学生便捷地提供资源和帮助。
        第二,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通过将“预习”最大化来完成对对新知识的自我学习,而课堂上则更多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知识内化。
        第三,学生角色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课堂的主角。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他喜欢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3、我在教学中经过改良的“翻转课堂”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还缺乏自律性和意志力,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在学习方法也有很多需要指导的地方,所以,我对“翻转课堂”做了一定的改良:
   第一,我变“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里的个人自主学习为课上小组为单位的小范围自主学习;
        第二,变整堂课完整知识点的“翻转课堂”为以微课为视频教学材料的小块知识点的“小翻转”;
        第三,变“翻转课堂”中全面放开的完全自由的交流讨论为有问题依据的,小组为单位的小范围讨论、以组为单位的大范围交流和师生之间的再交流和答疑。

  二、导学案的作用
        1、提高课前预习的成效
        没有导学案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地预习。使用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可以依照导学案的要求,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导学案去探索概念的深层含义,去完成导学案中依据知识点而设计的有梯度的问题,也能很明确地发现在哪些知识点上尚有不足,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预习成效大大增强了。
        2、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使用导学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引导课上的讨论和交流,重点指导教学视频哪些部分可以精看,甚至于对导学案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倾向性的重点讲解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给予略过。
“导学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同时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导学案”成为了教材的有益注解、补充和发展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将教材中较为深刻难懂的知识,借助导学案成为一种梯度式呈现,降低理解的难度,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三、应用案例
        本文以人教A版数学必修1《幂函数》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高中数学的翻转课堂中借助“导学案”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幂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研究的又一基本函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幂函数这一函数模型,并能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以前已经接触的函数,进一步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函数,会用描点列表连线画图的方法来绘制指数函、对数函数图像,已经确立了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 ,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经过前面基本函数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观看视频学习的基础和方法。所以本节课将导学案应用采用于“翻转课堂”。
3、本节课我将整节课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分割,设计了第一课时幂函数的定义图像;第二课时幂函数的性质两个导学案,对应于两个微课的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
(二)、导学案设计原理
        第一、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的设定,我尽可能地直接简单,让学生一目了然,也方便学生在教材和视频中寻找答案,检验是否完成目标,解决重点。(附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幂函数概念,
2.会画幂函数,,图象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让学生在识图与画图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第二、为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和视频中对幂函数定义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尽可能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有思维梯度过程,(附附第一课时的提示小问题【想一想】)
【想一想】
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 填空
(1) 如果张红购买了每斤1元的蔬菜w斤,那么她需要支付p=    元
(2)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    S=              
(3) 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立方体的体积V=               
(4)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a=        
(5)如果人t秒内骑车行进了1 km,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v=                 
若将它们的自变量全部用x来表示,函数值用y来表示,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将是:          
2.如何画函数图象?
3.幂函数的定义:                           
    第三、在学生阅读完教材,看完视频后,我辅助一些较为简单的动手操作体验让学生去尝试,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作图使用的坐标纸用以规范作图,以此变仅仅的听、想为动手做和合作交流,提升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附第一课时的【试一试】)
试一试:
1.判断下列函数那些是幂函数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第四,我在最后设计了知识归纳清单,让学生来填写,起到对观看视频后的学习效果的验收作用,这样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螺旋式递进,加深掌握情况。
  四、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供个别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同时是对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如何将我们已经广为使用的导学案很好的应用于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如何改变我们传统课堂的弊端,更好发挥新理念、新模式的新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会进一步在教学的实践中逐步体验,总结经验,提升应用水平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