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下的幼儿习惯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李卫
[导读]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许多父母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根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儿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2分钟,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儿童平均工作时间则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在我国,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后的接送时间,父母都会包揽好所有的体力活,而孩子则更加有依赖思想。劳动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幼儿园开始,就应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好

李卫   贵州省毕节市幼儿园  551700
【摘要】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许多父母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根据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国城市儿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2分钟,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儿童平均工作时间则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在我国,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后的接送时间,父母都会包揽好所有的体力活,而孩子则更加有依赖思想。劳动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幼儿园开始,就应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原则(示范)》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教育;幼儿习惯培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30-01

        引言
        马卡连科劳动教育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家庭中应重视强调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应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儿童的劳动教育需要讨论的重要性。陈鹤琴的活教育曾经提出“孩子们可以做的所有事情,都应当让他自己做。”“做”是幼儿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官体验,所有的日常工作或活动都是通过手工“做”的,通过手工做,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和思考能力,并学习更多的生活技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之花是开在指尖上的。“劳动”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之一,幼儿园实践“日常活动就是一门课程”的教育理念,都说明了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对幼儿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养成独立的习惯
        幼儿园儿童的幼儿园日常生活分为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课外活动、自我游戏活动等,旨在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于社会行为规范的独立学习意识。如果幼儿园的学前班课程是要做到教育和生活合二为一,则有必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前班课程计划,合理组织活动时间,提供适当的材料,并为活动创造环境条件。最常见的劳动是幼儿早上在进入幼儿园后的生活活动,孩子们自主选择班级的劳动项目和工具来“做”。例如,“清洁桌子”要求儿童使用水桶和拖把;给植物浇水需要使用浇水花洒;打扫落叶需要使用夹子、扫帚和垃圾铲;整理托盘材料,孩子们需要在整理好的托盘上贴标签标记后放置。引导孩子们通过日常工作经验来学习如何照顾自己,这是一个独立锻炼和提高自我管理技能的教育机会。
        (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劳动教育不仅是在教孩子们掌握特定的劳动技能,而是学会如何树立杰出的人格和道德风尚,培养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并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良好道德,将良好品德养成习惯。劳动教育可以开展“劳动日”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携带自己喜欢的劳动工具来清洁教室环境/园内环境[1]。能力强的大班孩子会自愿做自己想做的劳动内容,并且互相帮助。比如一个孩子帮忙取水,另一个孩子就会拧毛巾;帮助其他同学卷起袖子防止袖子不会弄湿;教会其他孩子情节小妙招;互相加油鼓劲等等社会性交往行为。幼儿通过各种劳动运动,在日常生活总逐渐发展出尊重劳动成果,照顾他人,负责任和热爱劳动的美德。



        二、幼儿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内容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的劳动内容应与不同幼儿目前的能力发展水平相匹配,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提高难度水平,以便幼儿可以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完成必要的劳动。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育者必须逐步扩大劳动范围,增加劳动难度,提高劳动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年龄和能力水平将孩子分为三类:大,中,小三个小组。小班的幼儿体力较虚弱,动作不灵活,其劳动任务应该相对简单,并且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可以以自我服务为主,例如独立洗衣服、吃饭、睡觉、起床和整理床上用品等。中班的孩子很灵活,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们的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基于自我服务上来尝试增加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例如饭前整理、打扫活动室和午睡室等。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扩展劳动活动到开展一些公益服务,例如在幼儿园浇水草坪和花坛等。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
        生活即教育,幼儿的生活是成长的课程,因此,幼儿的劳动教育应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允许儿童自我服务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养成劳动习惯。例如,教师教孩子们洗碗、打扫桌子、在睡眠活动中折叠毛毯、脱衣服和收拾衣服、引导孩子取毛巾、使用牙刷、洗杯子以及让孩子独立使用卫生纸和厕具。其次,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服务,为班级和家庭尽其所能的做适合自己的劳动,培养发展儿童的关系和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在活动室里整理书籍和玩具,在幼儿园随手捡地上的垃圾并修剪草木,并鼓励孩子在家中帮父母做饭和洗碗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教育者可以巧妙地影响幼儿。家庭也应该配合幼儿园,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幼儿园可以每学期为家长举办一次家长会,邀请家长在幼儿园观看半天活动,了解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习惯,家长将更加注意促进孩子的劳动参与。而不是将任何事情全权托管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例如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和家庭活动的合一,从而可以逐步实现“日常活动就是劳动课程”的最终目标。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创建教育环境时,教师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同时,环境创造的合理性也同样值得关注。只有当劳动教育环境满足孩子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和劳动目标时,环境布置才会变得儿童化又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创建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幼儿的劳动教育[2]。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个“生活劳动区”,以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许多生活技能和家务常识。在“生活劳动区”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然角”区域,让幼儿可以在其中给植物浇水和施肥,还可以在“手动区”中,将各种可以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也可以将各种废料制成的作品安装放置在活动室中。在户外,幼儿园可以建立“种植场”和“养殖场”,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工厂,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并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
        结语
        在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时,教师应充分抓住生活细节,坚持不懈长期积极地提出对孩子的各种合理要求,同时营造劳动环境,树立良好榜样,多正面表扬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有许多实施策略,还需要教育者继续探索和实践这些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60-62.
[2]郭映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 8(12):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