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梁伟伟
[导读]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心理状况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梁伟伟
        西安市东方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心理状况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少消极情绪和心理,对顺利开展和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冠心病;心理状况;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相应的老年疾病发病率也就越来越突出。冠心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加之大部分患者在知晓自己患病后不愿与人交流、生活受限,常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加重病情,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所以,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干预的形式之一,不仅可节省治疗成本,还可减少患者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在(70.5±1.3)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在(72.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组建认知行为团队护理小组,其成员包括:1名资历在6年及以上的心理科主任医师、4名心理学研究生。均对成员进行团队心理咨询培训,且考核合格者才能上任精心护理实践工作。②向患者介绍认知行为团队心理咨询的性质、意义和目的。并组织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引导患者掌握每个人的姓名及背景,了解各自的兴趣爱好,让团队成员相关熟悉,并通过关心、体贴、理解、共情等方式,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③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团队协作游戏,以此提高凝聚力。并通过游戏的手段,鼓励其进行倾述,引导患者逐步纠正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以此主动改正。④通过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让患者自行检测自己的心理状况严重程度,并通过其检测结果,探析其发生的原因,采用专业、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如:回忆童年、学生时代、工作后的快乐等,来缓解患者的自我负性情绪,调整自我不良心态。⑤协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强化健康信念,提高自我管理理念,通过讲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家庭、学习以及工作中令人欣慰的事例、人生中最具成就感的事情,从而促使患者有愉悦的体验,建立起对生活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决心。

⑥带领患者回顾整个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分享其体验感以及体会,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心愿,鼓励、支持患者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最后对其进行焦虑、抑郁量表的评估。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其中焦虑评分以50分为界,50分以下为正常,50分以上者,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抑郁评分以53分为界,53分以下为正常,53分以上者,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计量资料(t)进行对比,用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焦虑评分为(61.26±5.2),抑郁评分为(62.36±5.3);对照组焦虑评分为(61.85±5.5),抑郁评分为(61.98±5.6)。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8.23±5.1),抑郁评分为(50.13±5.5);对照组焦虑评分为(54.68±5.6),抑郁评分为(56.23±5.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4、4.296;P<0.05)。
3讨论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抑郁有比较好的干预效果,成本效率比个体认知行为行为咨询更高[2]。这样的干预方式可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降低抑郁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并且能提升一定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预防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机体组织和能力有所降低,常导致老年患者康复速度有所下降,在长期的疗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和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通过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引导患者积极改正错误意识和行为,教会患者采用多种方式应对问题,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不良心理症状,进而有效调节其心理情绪,促进预后[3]。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心理状况中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可减少消极应对方式,尽可能消除其负性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彩珍.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 26(01):36-38.
[2]林艺君, 叶晓群.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临床护理的效果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22):90-91.
[3]李蕊, 袁冰, 伍芳芳,等.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 27(02):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