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明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清水中学 337100
摘要: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楹联文化简练的语言形式充满了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楹联文化的使用,能够充分发挥楹联文化的优势,不断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楹联文化的渗透,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让楹联文化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楹联文化;初中语文课堂;问题;策略
引言:楹联又被称为对联,有着字数少,寓意丰富,语言凝炼等特征。在我国有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吟诗作对,“对”表示的是对子,在字数、词性、内容、平仄、韵律等多个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楹联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将楹联文化引入到初中语文课堂当中,能够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加强创新,全面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格律,格式,平仄要求,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足够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楹联教学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缺少具体有效的分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背古诗词,而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达不到实际的教学目标。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得楹联文化教学难以系统的,有组织的开展。再加上,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在楹联文化方面存在知识盲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强楹联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楹联文化导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加强课文内容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的效果[1]。例如,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的渗透楹联文化,在做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民族人生传承发扬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本篇课文中涉及到“仁、义、礼、智、信”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其中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
同学们是否了解对联?你们知道对联的形式有哪些?在写对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带领学生加强思考,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对本篇课文的认识,将楹联文化有效的渗透到课堂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形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加强教学设计。在做好楹联文化知识归纳总结的同时,不断优化课堂形式,在深化主旨的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例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中,本首诗的题目一共有12词,完整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而标题用语平实、表意清晰,非常的工整。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选用了杨花,子归,明月,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景物描写把友情出发的真实感人。而为了加强楹联文化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结合楹联文化,汉语的独特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通过小组合作,自主交流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探究,不断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课外拓展,做好积累练习
楹联文化有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征。因而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楹联文化加强课外拓展,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而通过有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联系,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加高效,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2]。例如,在《观沧海》教学中,这首诗是由东汉末年诗人曹操所创作的四言诗,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而在楹联文化引入的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本市的语言特征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帮助学生有效的将楹联文化和诗的内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对仗结构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在仄起评书中凸显音乐感,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音频,结合具体的音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楹联文化也能充分展现书法的独特魅力,也能够体现楹联文化的特色。因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楹联文化,综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积累练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书法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楹联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将楹联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在楹联文化的引进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强教学创新,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明.让楹联文化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J].教育,2016,(28):51-51.
[2]刘艳芳.浅谈如何让楹联文化走进小学课堂[J].明日,2018,000 (024):P.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