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1期   作者:孙萌
[导读]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孙萌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第三小学  256500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本文叙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其中包括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注重实践教学,组织环保活动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环境教育;教学情境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现状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作为核心的,是借助于教育的手段向人们传播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增强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环境教育又可以分为普通环境教育与专业环境教育。一方面,普通环境教育是为传授人们有关于环境的知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爱护环境的活动,加强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专业的环境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专业分析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人才为主的。两种环境教育方法各不相同,但保护环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脚步中,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进行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每一个学生清楚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继而,自主学习环保方法,牢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将自身一份微薄的力量贡献给保护环境中。同时,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环境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根据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对环境教育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不作为主要课程以及不需要进行统一考试的课程,致使大部分的教师会忽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课程。因而,环境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之一自然是被忽略掉。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环境教育不加以重视,并且不讲述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学生则会极少接收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充分了解到环境保护的知识,没有形成正确的环境法治观念与环境道德观念。
2.2学生课堂体验感不足
        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时候,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使用平平无奇且空泛的语言讲解出来。这种用语言讲解的教学内容,更不利于学生吸收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不助于环境教育知识的吸收。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进行课堂的深刻体验,也无法感受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对于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也是理解甚少,这非常不助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2.3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一直以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环境教育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的。由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对较少,进行课堂讲授也是以传统教学方法的原因,导致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在课堂教学中,因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重在讲述课本的理论知识,对于环境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不重视。所以,教师的理论讲课弱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认知不够明确。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3.1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之一。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实施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法治观与道德观。为了提高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好环境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和阅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确定环境教育的目标,合理开展环境教学实践活动;其次,要对有关于环境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阅读理解,从本质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外,按照课程内容研究环境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与环境保护法律与道德内容的知识有所接触,积极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总体来说,教师只有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真正将环境教育贯彻落实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才能做出相应的行为和达到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
3.2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学生体验感,重视教学情境的模拟,设置出充满真实感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展示生活素材、角色扮演等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情境,加强学生课堂感受力,加深学生课堂体验感。同时,在教师讲授课堂知识中,可以着重讲述环境保护的环保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如此有助于加深环境保护意识,便于学生理解有关保护环境的知识。同时,为学生形成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3.3注重实践教学,组织环保活动
        实践教学,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环境教育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内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清洁班级、爱护校园环境、环保宣讲以及演讲活动。另一方面是学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志愿者参与并组织的活动,社会组织倡导爱护环境活动,整理或整改社区环境的活动。无论是校内实践活动,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营造清洁卫生环境,一同打造出美好健康的生活,让学生参与到关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理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为了学生在实际环境保护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学生的环保思想观念。
结论
        总体来说,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教师应深切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所存在的现状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思维,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全面提高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法治素养、道德素养,让学生从法治和道德上深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为教师做好环境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造就了一个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柰珍.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5(24):11.
[2]范圣楠.小学环境教育的探索实践[J].污染防治技术,2011,24(03):46-48.
[3]金喆.小学环境教育实效性研究[J].环境教育,2004(11):27-29.
[4]陈旭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7-78.
[5]季国兵.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导报,2003(14):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